千人罢了,加上明公本部义从,可能也还不够万人。鲍信在泰山,以区区一个骑都尉的职位,现就已募得万余之众,由此可见,当将来州郡响应袁本初起兵时,各路人马必然都会不少,少则万余,多则数万。当是时也,诸路皆兵强马壮,而若是唯明公麾下不足万人之数,恐会既不足以壮明公之声势,亦不足用也。……明公,招兵一事,不如两路俱下,一路由叔潜赴丹阳募兵,另一路则可在广陵本郡招募壮士。”
招兵扩军这件事,荀贞本来的打算就是两手共用,一边去丹阳募兵,一边在本郡招募,听了程嘉这话,他当即同意,说道:“君昌所言是很是,不过在本郡募兵这件事不用着急,等到入冬后再说吧。”
程嘉赞道:“明公高明!”
为何要等到入冬后再说?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广陵郡府的粮食不多,如果现在就大举募兵,会早早缺粮,再一个则是因为冬季天寒,这个时候募兵,缺衣少食的老百姓更容易应募。
至於募来的新兵的战斗力的问题,固然是越早招募、越早开训,战斗力就越能尽早地得到提高,可按照预料,同时也是按照荀贞记忆中的历史轨迹,袁绍很快就会起兵,至迟不会超过明年开春,距今已只有三个多月了,也就是说,便是现在就把所有该招募的兵士都招募到,留给荀贞的时间也根本就不够去操练新卒,所以,荀贞这次扩军招兵的本意事实上就是如程嘉所说的,是用来壮大自己的声势的,将来与董卓作战,他所倚仗的还是他的本部义从,最多再加上丹阳兵,那么既然如此,与其太早招兵、消耗粮食,还不如晚一点再开始招募。
粮、兵、甲械诸事议定,诸人的话题没有再转到朝中的这次剧变上,而是问起了程嘉这次出使的成果。
程嘉把面见臧霸的过程详细道出,又说了一下面见阴德的过程,再又提了下诸葛亮现不在琅琊,最后说道:“托赖明公威名,嘉此次出使幸不辱命,将来明公响应袁本初、统兵出郡后,万一陶方伯真的生了异心,欲图我广陵,臧霸想来也不会无条件地听从他的命令了。”
刘备代表荀贞和彭城相薛礼订立了盟约,程嘉又圆满完成了使命,外有薛礼挑衅、内有臧霸二意,广陵外部的局势算是得到了暂时的安定。
将来即使荀贞领兵出郡,只要广陵内部不乱,就不会有什么大事了。
程嘉又道:“嘉谒东海相阴君於琅琊郡府,对坐而谈,我观阴君面色、闻其言辞,他似对臧霸颇怀不满……。”他叹了口气,说道,“阴君与明公两家为姻亲之族,只可惜阴君手上无兵,要不然,我这次出使,连臧霸都不用见,只要和阴君谈妥,琅琊的泰山兵就不足忧也。”
世上的事没有十全十美,能够在短短的不长时间内,合纵连横,先与薛礼结盟,又说动臧霸,这已经是非常不错了,换个别人,手底下如无戏志才、荀攸这样的谋略奇才,若无刘备、程嘉这样的办事干才,是万万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