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闻得天子尚在还宫的路上。
候在边儿上的辛瑷见荀贞等人无话再问这个中常侍的子弟了,乃问荀贞道:将军,如何处置他
这人听得辛瑷此话,面如土色,伏地连连叩首,说道:小人虽为中常侍子弟,一向在京却严守法纪,无敢有扰民之为,将军将军饶命
这人已知对面马上的这位将军是荀贞,荀贞虽未入过洛阳,但他的大名却早传遍洛阳,这人亦曾闻荀贞捕杀赵忠一族的事迹,知道荀贞是宦官们的对头。
先是闻袁绍血洗皇宫,继而闻董卓兵迎天子,这两件都是本朝以来的首见之事,钟繇等人没有心思去理会这人的死活,俱皆忧心忡忡,远望洛阳,猜度洛阳而今的局势。
荀贞瞥了一眼伏在马前的这人,吩咐辛瑷说道:我今驰兵向京,而却於道上相遇此人,也是有缘。既然有缘,,便留他个全尸吧。
辛瑷应诺,手起剑落,将此人刺死,叫来两个兵士,拖到路边丢下。
荀贞转对钟繇说道:元常,君不听我言,今果被董将军迎住天子,奈何奈何
钟繇满面忧惧,颇有悔意,但却仍保有一线希望,说道:大将军虽亡,然公卿俱在,袁司隶兄弟又各握精卒,董将军便是迎住了天子,以我料来,大约应也不会有什么跋扈之举吧
听了钟繇此话,荀贞苦笑而已。
就如他没能抢先进入京都不能怪他一样,钟繇虽担忧董卓却仍对董卓保有幻想的想法也不能怪钟繇。
谁叫董卓是这汉末之世的一大异数呢
本朝以来,虽是宦官外戚轮番掌权,但因为外戚没有深厚的根基,勃也忽焉亡也忽焉,所以最大的两个政治集团实际上是宦官与士人,至於武人,是排不上号的,只能算是依附者。
如丁原,虽兵强马壮,麾下猛将甚众,可何进未死时,他却也只能依附何进,便是何进死后,他也没有做出什么犯上的大逆不道之举,以是之故,不管是何进抑或是袁绍,虽看出了董卓怀有狼子野心,可事实上却都是没有太在意他,没有把他当做潜在的大威胁的。
钟繇此时的想法也是和何进袁绍相同。
却是谁也没有想到,在何进死后,在士人宦官血斗之后,董卓竟然敢出来争夺朝廷的权柄。
戏志才问道:君侯,现在我等该怎么办
荀贞沉吟片刻,说道:孟津离京都不远,又在城北,丁都尉应已知京都之变,君昌,你即刻驰马去城北,寻丁都尉,见到他后,可对他说:我久慕他的威名,十分想与他见上一面。
既然没能抢在董卓前边进入洛阳,那么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联合洛阳城内周围的军事力量,形成盟军之势,以图能遏制董卓,使他不敢随意妄为。
只是,能遏制住董卓么
荀贞对此把握不大。
首先,他不知道董卓带了多少兵马来洛阳。
其次,他与丁原素不相识,也不知丁原会不会同意与他联手。
再次,就算丁原同意与他联手,丁原只是一个武猛都尉,他只是一个左中郎将,遏制或索性攻杀董卓这样的大事,也即在京都周边甚至城内用兵开战这样的大事,却也不是他们两个能够决定的,必须得有朝中的公卿首肯,退一步说,也必须得有袁绍出来挑头。
程嘉机智,一闻荀贞之话,即明了荀贞之意,知荀贞这是想与丁原联手,以共对董卓,当即应诺。事关重大,他没有多留,叫来了数十骑护从,於马上向荀贞一拱手,即离军驰向洛阳城北,去找丁原了。
玉郎,你选得力精明的骑士数人,,不,你传我军令,命阿褒马上去洛阳城外,寻董将军踪迹,不管董将军部兵马有无入城,务必要探听清楚他总共带了多少人马来洛阳。
陈褒机灵,这件事只有由他去办,荀贞才能放心。
辛瑷得令,自去寻陈褒传令。
荀贞回顾东北,又吩咐荀攸: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