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三国之最风流> 84 诛赵家者在今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4 诛赵家者在今日(2 / 3)

为典军校尉。

荀贞看完简报,递给在侧的荀攸。

荀攸看完,叹了口气,将之放到一边。

荀贞问道:公达缘何慨叹

朝廷设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袁本初以下,皆归其节制,便连大将军亦得听受其命。君侯,宦者之势,更胜於前了啊

荀贞听弦歌而知雅意,笑道:公达可是在为我担忧

宦官的势力更胜於前,这句话的潜台词自然就是:如果诛灭了邺县赵家,荀贞将要面临的风险怕是会比以前还要大了。

荀攸默然片刻。

荀攸熟悉荀贞,也知道荀贞是个一旦做出决定就轻易不会再做更改的人,更何况诛赵这件事荀贞谋划了这么久,时至今日,邺县赵家违法乱纪的罪证也收集得差不多了,而且如宣康陈到栾固等人也都已知此事,料来荀贞是绝不会放弃的,所以他也干脆放弃了劝说荀贞的打算,笑道:君侯所谋者,大事也。自古谋大事者不能惜身,攸虽鄙陋,亦知此理。

公达,大丈夫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因为如今阉宦之势更胜往昔,所以我才更要诛灭赵家我如不为此,则天下士人之气何以复振

荀贞嘴上说得慷慨,心中却是惋惜。

不是为他自己惋惜,而是为袁绍何进惋惜。

穿越之前,他不明白何进袁绍为何要召董卓等各路兵马入京,但现在,随着对朝廷局势洛阳局势的越来越了解,他却是明白了何进袁绍为何会不约而同地不肯听从别人之劝谏执意要召董卓等兵马入京的主要缘故了。

有窦武陈蕃身死兵中的前车之鉴,何进袁绍在谋诛宦官的时候,当然首先会考虑到军事力量,京都的禁军本来就大多被掌控在宦官的手中,好容易朝廷新设西园八校尉,可这一支新设的武装力量却又被宦官拿去了,这么个情况下,政敌手中的军事力量越来越多,而自家却越来越处下风,那么为了不重蹈窦武陈蕃的后辙,只有从外召兵入京。

换个角度想一想,设若这一次袁绍能够得到西园八校尉的兵权,如果袁绍当上了上军校尉,那么有了这五六千生力军在手,也许在谋诛宦官的时候,袁绍就不会执意要召唤外兵了。

不过,袁绍也许不会再召外兵,何进却就说不定了。

何进和袁绍虽是盟友,然而一个是外戚,一个是士人,两个人在政治利益上也是有矛盾的,只不过在面对宦官时,他两人在政治利益上的矛盾变成了次要矛盾,可一旦袁绍掌握到了足够的兵力,他两人的矛盾却极有可能会浮出水面,那么这个情况下,袁绍不会再召外兵,何进为了抗衡袁绍,却说不定还会坚持召外兵,也即主要是由董卓丁原这些非士人出身的武人所统之部队入京。

总而言之,汉室已然老朽,只手难以回天,就算出现小小的变动,最终料来也是难以改变董卓入京乱政的结局。

荀贞推演过很多回,除非何进袁绍精诚合作,同时他两人掌握到足够的兵权,只有这样,才大概不会有董卓入京之情况的出现。

可这明显是不可能的。

要怪只能怪何进袁绍各有政治利益,要怪只能怪何进袁绍都没有认识到董卓的危害性。

事实上,现在就算是把荀贞放到何进或者袁绍的位置上,他也想不出破解这个局面的办法,不错,他可以和对方精诚合作,可问题是对方有着对方的政治利益,对方却绝对不会和他精诚合作。

可以这么说,在西园八校尉设立之前,如欲诛宦,袁绍何进到最后已经必然会走上召外兵入京的路,在西园八校尉设立之后,他两人更会走上这条路了。

历史固然是有偶然,但在大势面前,在个人之力不足以改势之前,更多的却是必然。

荀攸见荀贞面带思索之色,问道:君侯,在想什么

荀贞不能把对历史的推演告诉他,回答说道:我在想,邺县赵家的罪证收集得足够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