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了韩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导致韩上党郡投降赵国。
赵国接收后,立即派遣重兵进驻长平,与秦军展开激战。最终,长平之战爆发,成为秦、赵两国倾国之力的较量。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初期遭遇不利,失去了一些阵地和少数将领。
面对实力强大的秦国军队,主将廉颇采取了坚守策略。
他利用补给通路优于秦军的有利条件,在丹水两岸与王龁率领的秦军形成对峙,以逸待劳,有效地遏制了秦军的攻势。
经过一年的拉锯战,战局逐渐开始向有利于赵国的方向发展。
然而,两年后,秦国施行的反间计奏效,赵括替代了廉颇成为主帅。
公元前260年7月,赵括到任之后,迅速调整战术,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率赵军主力从韩王山西侧,毅然西渡丹水,向西山岭下的王龁大军发起猛烈的总攻。
两军初次交锋后,王龁佯败,且战且退,赵括抓住战机,率领赵军主力乘胜追击,使秦军遭受重创。
然而,赵括不知的是,一切都只是秦军的圈套,白起早已妙算在心。
他派出25000精锐骑兵,巧妙地穿越赵军的防线,潜至赵军百里石长城的背后,成功地封锁了长平关至故关的要冲,从而切断了赵军主力北方的粮道和援军。
同时,他又调遣5000骑兵从泫氏发起突袭,沿小东仓河,迅速向故关穿插,成功控制了泫氏至故关一线,切断赵军主力与大粮山补给部队的联系。
当白起的两支骑兵在关键时刻会师,赵军主力已然身陷囹圄,如同瓮中之鳖,被重重包围在绝境之中。
在西山岭下,赵军主力历经艰辛,却始终未能突破王龁大军的防线,补给部队更是如同消失一般,音讯全无。
面对如此绝境,赵括无奈转变策略,决定放弃进攻,转而选择艰险的渡河撤退。
然而,就在此时,白起果断地调动秦军主力,对正在撤退的赵军主力发起了猛烈追击。
赵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损失惨重,最终勉强撤至丹水东岸的韩王山营地。
赵括统领的数十万赵军主力,如今已经完全落入了秦军精心策划的三角形合围圈中。
此合围圈以丹水、小东仓河及百里石长城为界,周长逾二十公里,将赵军主力死死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