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是刻苦读书,有能力的。
“放心,成绩定然差不了。”李景程说道。
“考试的题目是河工。”
苏秀娟又露出惊喜的表情,“这对你有优势啊,你在巨鹿县和涿州府都参与过治水的事情。”
李景程微微颔首。
“走吧,回去等成绩。”
殿试的成绩一般是三到五日便会出来。
殿试的榜单贴在皇宫门口。
而且,殿试的试卷是不会封印的。
所以,相对于春闱来说,殿试的个人主观性要更强。
皇帝直接让翰林院大学士将李景程、沈策、郑铎等人的文章拿出来提前批阅。
这几位他认为不错的进士的考卷批阅完之后送到御书房。
皇帝将十几份试卷拿在手中,阅读一遍,然后又交给太子。
古代人寿命不长,皇帝今年已经五十有五。
如果他最早的儿子活着,今年也已经三十七岁。只可惜那些妻儿全部都在战乱中身亡。
现在这位太子今年十九岁,是皇帝后来娶妻所生
所以皇帝早早便将太子带在身边,亲自培养,格外器重。
现在看来,对于太子皇帝是颇为满意的。
太子接过试卷,拿起来阅读。
第一份便是李景程的文章。
皇帝见太子看完了李景程的文章,看向他询问,“你觉得依靠这篇文章,李景程能不能拿到状元。”
太子神色淡淡,颇为自信,“就李会元这篇文章来说,光看文采是不够的,儿臣只是没想到他对于河工如此地了解。”
“里面有很多见解是可以在全国推行的。”
皇帝微微颔首,“确实如此。”
“朕觉得他读书并不多,至少与沈策不可同日而语。”
太子点点头,“儿臣也觉得如此。”
“沈策毕竟是沈大学士的独子。从小便开始启蒙读书,李景程耕读之家,与他没办法相比。”
皇帝已经把李景程调查清楚。
十岁开始读书,读了两年书,家境贫寒,放弃学业,然后随母亲务农。
两年前才又重拾起书本,忽然便展现出读书的卓越才华,先后考过了县试、府试、院试、秋闱、春闱,一路过关斩将。
短短两年时间,读书便能取得如此成就,听起来像是传说。
“朕拿到李景程的调查资料,都觉得是调查的人没有尽心。”
“我大周初创,更需要的是像李会元这种更务实,更有能力的官员。”太子说道。
皇帝对于太子的回答颇为满意。
“再看看其他人的文章。”皇帝说道。
太子答应一声,又拿起沈策、郑铎等人的文章读起来。
每读完一篇,皇帝都要与其探讨文章写得如何。
先送来的文章全部读过之后,太子依然觉得李景程是其中最出色的,也最得他的青睐。
当然,这是他心中的想法,至于皇帝是何想法,他不想去揣测,也不会在皇帝面前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因为最后谁是状元、探花、榜眼,都是皇帝来定夺,作为太子,他不想参与,也不能参与。
现在他最忌讳的就是私下里与臣子,还有这些出色的读书人有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