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班主任> 附录 文学活动大事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附录 文学活动大事记(1 / 4)

1942年

****生于四川省成都市育婴堂街。

后在重庆度过童年。

父母兄姊均热爱文学艺术,深受家庭熏陶。

1950年

随父母迁居北京,从此定居北京。

在隆福寺小学上小学,在北京二十一中上初中。

1958年

在北京六十五中上高中。

给若干报刊投稿,屡被退稿。

8月,在《读书》杂志发表《谈〈第四十一〉》一文,是投稿第一次成功。

1959年

在《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陆续发表一些儿童诗、小。

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部《小喇叭》(对学龄前儿童广播)编写若干节目;其中快板剧《咕咚》经编辑加工、录制后大受欢迎;“**”中录音带被销毁;1991年重新录制播出。

1961年

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分配到北京十三中任教。

至“**”前,在《北京晚报》《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公报》《北京日报》《体育报》《儿童时代》《大众电影》等报刊上发表了约70篇小、散文、杂文、评论等文章。

1966年—1976年

“**”中,因1964年曾发表过一篇关于京剧的文章,被以“反**”罪名冲击。

1974年后再试写作,曾写一关于“教育革命”的长篇,由出版社联系获准脱产修改,但终未达到当时出版要求。

1976年

写出一个大院里孩子们同坏蛋斗争的中篇《睁大你的眼睛》并得以出版(北京人民出版社)。

按照当时政治要求写出一些短篇、散文,有的到次年才收入多人合集中出版。

调到北京人民出版社(后恢复“**”前社名:北京出版社)文艺编辑室当编辑。

1977年

11月,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短篇《班主任》,产生重大影响——被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作,也是“新时期文学”的发端;从此成名。

从《班主任》后,写作冲破懵懂,沿着认定的方向跋涉,穿越风云,锲而不舍。

1978年

参加《十月》杂志(开始以丛书名义出版)创刊工作,在创刊号上发表短篇《爱情的位置》,经转载和广播,影响巨大。

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短篇《醒来吧,弟弟》,反应亦极强烈。

《班主任》《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均被改编为广播剧,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多次广播,《醒来吧,弟弟》被搬上话剧舞台;此年发表的短篇《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亦由电台播出。

1979年

在首届全国优秀短篇评奖中《班主任》获第一名。颁奖会上,从茅盾先生手中接过奖状。

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成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至1993年卸任。

9月,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罗马尼亚,此系“**”后第一个作家出访团。

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短篇《我爱每一片绿叶》,写作技巧有长足进步。

1980年

调至北京市文联当专业作家。

《我爱每一片绿叶》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奖。

《看不见的朋友》获1954—1979年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学创作奖。

在《十月》杂志发表中篇《如意》,其弘扬人道主义的追求引起争议。

出版《刘心武短篇选》(北京出版社)。

1981年

在《十月》杂志发表中篇《立体交叉桥》,引起更大争议,一些评论家认为“调子低沉”是步入了写作上的歧途,另有评论家则认为此作标志着刘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