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当年的李世民面对兵临长安城外的东突厥颉利可汗一样。
“那我们就干脆别让薛延陀真的抓住这万分之一的可能。”魏王虽然和太子多有不和,但是在这件事情上面,他们两人的立场和态度都是一致的——
并不愿意让李来仪远嫁薛延陀。
“除了阳谋之外,我们不是还可以用阴谋吗?”魏王道,“正如房相所言,从薛延陀的牙帐到灵州这一路路途遥远不说,还得穿过沙漠,什么意外都可能发生。”
“退一万步讲,即便真珠毗伽可汗他们真的那么幸运,没遇上多少意外,但是没有意外,我们还不能给他们制造意外吗?”
李世民和太子默默地看了魏王一眼,心想确实不是不能。
*
按理来说,李世民既然前往灵州,那么作为储君的太子就应该留守在长安代替李世民处理政务。
但是因为李世民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灵州的,还把李来仪也给带上了,所以他也坚持要跟着一块去灵州。
用太子的话来说,那就是他不亲眼目睹这场和亲被取消,他心里头就不踏实。
哪怕李世民承诺为了让太子及时知道事情的进展以及变化会经常写信回来告知太子,但是太子就是不答应。
“他就是不相信我。”气得李世民跟李来仪告状,“他跟你是亲的,难道我跟你就不是亲的吗?”
“说不定承乾只是想跟我们一块出门呢?”李来仪对李世民笑道,“耶耶你忘了你还没有登基之前,我和承乾他们都没有什么机会能够离开长安,去别的地方看看外面的世界吗?”
不仅仅因为那时候外面不太平,更因为后面几年还是秦王的李世民被亲爹压制得厉害,连李世民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都无法轻易离开长安,更何况是他们呢?
后来李来仪在玄武门之变那天去世,之后的事情她就不知道了,但是她醒过来之后打听过她“死”后发生的事情。
李世民在登基后就直接册立自己的嫡长子为皇太子,随后又派陆德明、孔颖达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他,可以说当时的太子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这件事情上面,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允许他离开长安。
后来他患上足疾,不良于行,性情大变不说,甚至日益狂悖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太子不想要出远门了,就算他想,恐怕李世民都不敢答应。
因为在他的眼皮底下,太子都敢胡闹,他都不敢想象他要是逃离了他的视线范围,他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
?想看冬沙的《[唐]穿成太宗家的崽》吗?请记住[]的域名[(
李世民原本是气太子对自己的不信任,但是听李来仪这么一说,又觉得她说的未尝没有道理。
“来仪你说的也是。”李世民仔细想想太子长这么大,离开长安的次数确实是少之又少,虽然他曾忧心太子生长于深宫,都不曾见闻过百姓的艰难而命于志宁和杜正伦等人辅佐太子的时候多与他说说民间疾苦,让他懂得体恤百姓。
但是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况且读万卷书,也得行万里路,只有这样,太子才能深刻的体会到书上所说的那些道理。
关于书,太子已经读过许多了,现在他需要的是亲眼去见见这个世界。
这么一想,李世民倒是不拒绝太子随他们一同前往灵州了。
不过李世民不拒绝,魏征等一众大臣们却不答应,其实对于李世民要亲自前往灵州一事,大家都没有太多的意见,因为在太子长大一些后,每次李世民外出巡幸的时候,都是留太子在长安监国的。
当年的太子颇有其父之风,不仅识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