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第230章 铁弦来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30章 铁弦来访(2 / 5)

围困济南城。这一次,铁铉没有再一次胜利下去,济南终究因为寡不敌众被攻陷,城破后,铁铉率军逃出济南,最终被朱棣设计擒获。

在被绑到南京之后,很快被送到了朱棣面前,铁铉毫不畏惧,挣扎着背对朱棣,并在朝廷上大骂朱棣,让朱棣十分愤怒,下令将铁铉处死,并将其父母流放海南,将其妻其子发配为奴。

铁铉虽然被朱棣处死,然而他的铁骨铮铮,宁死不屈终究流传了下来。在他死后,全国各地都有人为铁弦建立祠堂,在山东更是将铁铉视为城隍爷。

在举兵之初,朱棣的运气好到爆棚,九个多月时间里,建文帝和他的将军们连出昏招,葬送朝廷数十万兵马,几乎一路把他送到了济南城下。

但是要知道,运气这种东西不可能持续一辈子,就算是赌神也总有失手的一天。

在济南的遭遇是朱棣走背运的开始。

南兵连败之下军无斗志,大将军李景隆在近郊被击溃后,连济南城也没敢进,其他人也分头逃窜,现在城里只有个都指挥盛庸在指挥防务。

朱棣现在满脑子都是好消息。盛庸,无名之将而已,天时人和都在自己这边,在重镇德州都没遭到什么抵抗,拿下济南还有什么悬念不成。

就像朱允炆觉得四叔造反不可能赢一样,朱棣觉得拿不下济南也是个不存在的选择,可它偏偏又发生了。

这一切要感谢两个人:盛庸和铁铉。

盛庸在之前没捞到什么露脸的机会,这时他随着败兵退到了济南城内,盛庸官拜都指挥使(正二品),成了济南军队的最高统帅。

当铁铉来到城头拜会都指挥使大人时,盛庸正在忙着指挥防务,听到有个叫铁铉的山东参政求见,他不耐烦地瞅了对方一眼,挥挥手道:“知道了,下去吧。”这帮腐儒除了给自己添乱,浪费城里的粮食,有啥用咧,他如此想道。

铁铉不慌不忙:“敢问都指挥大人,守城可有把握?”

盛庸更烦了,这书呆子哪壶不开提哪壶,他沉下脸问:“莫非参政有退敌良策?”

铁铉拱手,正色道:“二十二字足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盛庸像是被点了穴一样,脸色从红转白再转红,肃然回礼:“高见!”

铁弦一句话,解决了济南防御战最大的一个问题:为何而战。

铁铉,色目人,特长是断案,从没参与过军务。作为山东参政,他本来是不该出现在济南的,但是为了践行自己的信念,铁铉决定主动赶到济南,与城池共存亡。

宋代大儒张载尝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都是以“为”字开头,张载又长期生活在陕西眉县横渠镇,所以也被后人称为“横渠四为”或“横渠四句”。

这短短22个字,深邃广博,立意高远,在后世广为流传,被无数人所引用并践行,堪称中国人的精神绝句。

而它最具生命力的时刻,往往是在家园破碎,国家危难的危急时刻。

宋末,文天祥在殿试时写下“横渠四为”。

明末,西湖三忠之一张煌言以“横渠四为”为座右铭。

这句话还被无数人讲过,晚清的林则徐、清末的章太炎、抗战时期的马一浮等等。

千年来,无数文人对这富含哲理四句话作出自己的解释,什么是“为天地立心”?

他们的解释各有不同。

明代文学家归有光说,因为人是万物之灵,与天地相通,“为天地立心”就是人类崇高的道德使命。

被梁漱溟誉为“千年国粹,一代儒宗”的马一浮说,“为天地立心”意味着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时事多艰,国人应扫除社会上弥漫的悲观情绪,振作精神,主动承担起民族与国家的责任。

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说,今人应将“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