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2章 谏王(2 / 5)

场决定天下命运的博弈,燕王朱棣不可能先手,因为这样他会处于众失之的,陷入大劣势中;因而建文帝先手,下削藩第一手,因此他不仅在力量上占据很大的优势,在布局安排上也是“先下手为强”的优势。朱允炆登基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排好亲信官职,同时辞退那些多余的官员(得罪大批下岗官员)。建文元年,朱允炆下诏行丧事三年,没有真正实行。

建文元年八月,建文帝随便找了个由头,将燕王朱棣的胞弟、也就是建文帝的五叔周王朱橚论罪下狱,罪名很简单:图谋不轨。有什么具体不轨行为吗?史书没说,但应该不是什么大事,起兵造反也是子虚乌有的事。朝廷直接派人去将他逮捕下狱,并贬为庶人,流放到云南蒙化。

那时候的云南可不是我们现在见到的云南,明朝的云南还未开发,毒蛇勐兽、毒虫瘴气等到处都是,别说娱乐活动,生活医疗水平更是比不上中原。一位常年养尊处优的前藩王去那,不是送死吗?

四个月后的建文元年十二月,代王朱桂被人告发“贪婪暴虐残暴”,对,就这个罪名,强烈正义感在身的建文帝秉持着“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皇叔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直接将其贬为庶人,流放到蜀地看管起来。建文二年五月,岷王朱楩被按上“不法事”(即不遵守法律)罪名,朝廷将其逮捕贬为庶民,迁至福建漳州。

紧接着湘王朱柏又被人指控什么伪造宝钞、擅虐杀人、意图谋反等罪名,又被建文帝派遣军队去逮捕他。说是什么请他入京询问,真是如此用得到动用军队吗?用得着让军队伪装成商队去吗?用得着出其不意地包围吗?

朱柏是条汉子,不想被侄子和那些小官吏凌辱,穿好亲王的衣冠,手执弓箭、骑着白马,硬气地选择了与家人们一同自焚宫室而死。

这还没完,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又被建文帝派人被抓了贬为庶人。罪名是什么不重要,迁至哪里也不重要,因为都不是什么好地方。这些不只是人伦惨剧,还是人间惨剧。这些削藩行动,可谓是相当成功和顺利,建文帝一点情面都没讲。藩王们为何不反抗呢?

原因如下:实力不够;没想过造反;没有正当的理由。关于正当理由,待到朱棣才找到合适的。连续五位藩王的悲惨下场,让无数天下人没反应过,什么情况,侄子杀叔叔?他们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造反?没有吧。

这怎能不败?

两年不到的时间,皇帝五位叔叔落马,自焚的自焚,流放的流放,囚禁的囚禁。当时虽然不是汉朝时那么讲孝道,但建文帝这样做还是很违背礼法和人伦。作为这些藩王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章都没干过这样类似的事,身为侄子的建文帝竟然毫无顾忌地出手。这一削藩先手,让天下人又惊惧又担忧。

建文帝这样暴虐残酷、不讲血缘和规矩地削藩,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让人不禁想:皇帝对自己叔叔都这么狠,何况对我们这些与他没什么关系的大臣子民。

人心、道理,皆不在建文帝,他必败无疑。你看从古到今,那些处罚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藩王的皇帝,哪位不是慎重又慎重的小心翼翼,哪位不是尽量动作小点、少弄几个。你再看看建文帝。我们来捋捋,建文帝做了这么多事,到底要怎样削藩?很简单:将他的藩王叔叔们全部夺权、流放和囚禁。

燕王朱棣不反抗就等死,建文帝绝对不会放过他的。

还剩十余位藩王未被建文帝收拾,他们智商在线的话就知道自己该帮燕王朱棣,明着不帮,暗地里帮啊;地方文武官员们呢,心也差不多是向着朱棣的,但采取实际行动也不可能,放放水还是可以的……

建文帝削藩,当时文武百官纷纷上奏,并为他提供了可行的,上中下三策,其中一策更是直指要害,可为何最终会失败?

1398年对于初立不久的大明朝来说,这一年注定是极为不平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