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朱元璋:大孙,求你登基吧> 第211章 朱棣成功的要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1章 朱棣成功的要诀(1 / 4)

太子朱标和吴王朱雄英巡视路线之中。

其实燕王的北平府占的比重并不大。

只不过在朱雄英强烈的要求和建议之下,太子朱标,这才在北平府,格外逗留了大量的时间。

虽然闹不明白儿子为什么这般强烈要求。

但太子朱标。很显然也对儿子的话颇为赞同。

削藩这种事将来至少要进行的。

区别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最坏的打算就是自己父皇朱元章在位期间会被无条件长时间的搁置下来。

然后最终搁浅。

最开始朱雄英说出,朱棣是诸多藩王之中最难对付的。

太子朱标还有些不大敢相信。

一直到朱雄英罗列出一大堆朱棣身上的闪光点。

毕竟这个大名鼎鼎的明太宗燕王朱棣。

可是成功的篡位登基,被世人称为永乐大帝。

甚至自己已经通过历史清晰的洞悉了燕王朱棣成功的几大要诀之一。

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封建。

何为封建?

“封建”一词出自于《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毛传:“封, 大也。”郑玄笺:“则命之于小国,以为天子,大立其福。谓命汤使由七十里王天下也。”“封建”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也就是由天子把自已直接管辖的王畿以外的土地,分封给诸侯,并授予他们爵位, 诸侯再分封贵族,诸侯和贵族在自己的领地上有相当的自主权。

中原大地有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史, 但是, “封建”的具体意义又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分封建制”,从东周时期的诸侯到唐宋元明清的藩王皆是如此。严格来说,“封建”在历史上是存在断层的,在秦朝几十年的统治中并未采用“分封制”,而是别出心裁地开创了“郡县制”。

除秦朝之外,公元后的王朝大多沿用分封制,虽说,也有某些王朝曾仕途将郡县制融合入分封制,但是,从结果来看,分封制仍是无法被取代的。

秦朝的灭亡向我们阐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以封建思想作为基础的封建王朝,若不再进行分封建制,那么,这个王朝会轻易地从动荡中土崩瓦解,皇权得不到诸侯的保护, 势必不会长久。但是,若一味地实行分封即可长治久安吗?当然不是,从汉朝的七王之乱、晋朝的八王之乱,乃至隋唐之后的藩镇割据等问题充分表明了,分封制对于皇权来说也是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章致力于复兴周礼,打算让天下重新走上西周列国的老路。朱元章参考了历代野心家们篡权谋位的前车之鉴,决定要对分封制进行改革,通过“强化版”的分封制度使皇权与藩权达到平衡,巩固皇权统治。以至于,洪武二年颁布的“封建诸王之制”,就充分的展现了朱元章效彷周朝的决心。

他沿用了周朝的地名,将秦、楚、晋、燕、吴等十个封国赏赐给自己的儿孙。在分封过程中,朱元章一再强调:“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为了提防藩王造反,朱元章同时声名“惟列爵而不临民, 分藩而不锡土”。从表面上来看,朱元章的确解决了困扰封建王朝已久的分封问题。

但是,藩王会像朱元章预想的一样安分守己吗?

答桉当然是否定的。

那么,为何燕王会公然起兵抢侄子的皇位呢?是朱棣野心膨胀,还是朱允炆的身边的确出现了一批需要“清”的谄谀之臣?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因素。

甚至有些人认为,朱棣谋反的关键在于太子朱标。

朱标若尚在人世,朱棣根本没机会造反。试想,在“无嫡立长”的绝对继承制约束下,朱棣哪来的勇气与大哥朱标叫板?若他擅自用兵,其他各路藩王定会群起讨伐,届时“清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