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靠山王,臣说过江北之地,天气寒冷,农作物收获比江南晚,而江南地区,水田早熟”。
“待江南收获之际,派出游击部队,四处骚扰袭击陈朝,那么他必定屯兵守卫,如此即可废其农时”。
“等陈朝聚集军队守卫之时,我方便解甲收兵。如此再三,陈朝便会习以为常,之后咱们在集结部队,那么对方肯定不信”。
“待其犹豫之时,便可派大军南下,登陆作战,士兵必然锐不可当。此外,江南一带土地贫瘠,屋舍多由茅草和竹子搭建而成,并且一切储蓄都没有地窖”。
“如此,可派人因风纵火,实行烧光政策,等到对方在修建好了,那么就派人继续烧,不出数年,陈朝必然财富尽失,人力凋疲”。
薛道衡连声附和道!“高大人这计谋绝了,南陈果然疲于奔命”。
“事实证明,高大人的这一计策确实让人胆寒,这不就是蚕食政策加游击战术和三光政策的复合体吗”?
“咳咳咳咳,薛大人,不好听话还是尽量不要说”。
“好吧!好吧”!
“只是不足的是,我在南陈时,并未听过哪里烧了粮仓”。
嗯,皇帝杨坚在皇位上也表示,“此计甚好,付诸实施,粮仓没烧了,也没有什么,总之效果都还不错”。
靠山王杨林听了,“计谋这么好,南陈那么弱为什么不打呢”?
满堂文武再次沉默,看来今天这牛角尖,这位靠山王是非钻不可了。
皇帝,杨坚把脸一沉,“靠山王何必明知而故问”!
“整个大隋朝,谁不知道,我大隋现在的敌人是突厥,所有的外敌中,给隋朝最大威胁的当属北方突厥”。
“南陈不足为虑,不是不打南陈,是我还没腾出手收拾他陈叔宝”。
“陈叔宝乃冢中枯骨尔,我早晚必擒之”。
杨林听自己哥哥都这样说了,好吧!好吧!你嘴大我嘴小,你是皇帝你最大,你有理,我就闭嘴吧!
“杨坚继续说,朕的心腹大患,而对比突厥和陈朝,突厥的威胁要远远大于陈朝”。
“朕越来越感觉,如果不动用武力解决突厥问题,朕的大隋朝政权会随时面临突厥的侵扰”。
“以往用玉帛与和亲的方法已经走到尽头,如今大隋帝国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向突厥妥协”。
又有一大臣站了出来,“陛下,臣有事启奏”。
“爱卿请讲”!
“如今突厥各部虽然不和,但目前情况下还不能大举征讨突厥,毕竟隋朝还需要稳固政权,应该利用突厥内部的这种不和”。
“采取远交近攻、离强合弱之策,从其内部进行瓦解,使其首尾猜嫌,腹心离阻,十数年后,承衅讨之,必可一举而空其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