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住。
从陆大明他们兴奋地表情里,萧泾渭已经猜到,汤圆应该是卖的很好。
门口放着郑大姐的扁担和筐,筐是空的,早晨被她担走的汤圆是一袋没剩,于是,萧泾渭又大概此处了好到了什么程度。
他坐下来,去角落里拿出了自己记事的笔记本,先请大家自己找位置坐下,屋里虽然没那么多的凳子,但还有不少装饮料的塑料箱,随便找个纸盒垫上,凑合着也可以坐。
几个人争先恐后的表达着,汤圆很好卖,带到人来人往的地方往那儿一放,上前来问的人就一直没断过。陆大明几个人拿的货少,大雪还落下来时就已经卖光了,他们一致认为,如果不是汤圆的定价稍高,很多人有心想卖却舍不得钱,他们卖货的速度肯定还会更快一些。
郑大姐一开始拿的货比较多,她计划是担着汤圆往母亲所住的老小区慢慢走,那边人多,周围居民也大多是厂子里的职工,比较有钱,舍得买元宵来改善口味。没想到,因为快过年的缘故,走的这一路上,不少路口都聚集着人,郑大姐一开始不好意思吆喝,看见人多的时候就停下来,把盖在汤圆上的布掀开一角,让人能看见她挑的货物,这样子陆陆续续的卖了一些。很快,郑大姐的胆子变大,声音也越来越大,她每吆喝一声,都能吸引到一两个人朝她走过来,看看她卖的汤圆,询问一下汤圆的口味、价格,不少人在犹豫,但也有人当场掏钱。就这样,郑大姐挑着的担子越来越轻,她走到了母亲家中时,筐里除了她给老母亲留的两斤汤圆之外,基本上不剩什么。
今天是几年之间,郑大姐与老母亲吃的最甜美的一餐团圆饭,她给母亲买了烧鸡和过年的猪肉,又郑重的将十块钱放在母亲的手里。终于,有办法能赚到钱了,她高兴,一直笑,一直掉眼泪。
等回来时,尽管风大雪大,郑大姐却是神采奕奕,脚步极其轻快,直接朝着小卖铺这边走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