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家庭的重担,又听娘说那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女婿有手艺,况且婆婆喜欢她,日后一定会疼她,便也就不再犹豫,同意了这门亲事。
春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暗地里哭了多少回,又到莲子家和杨氏倾诉了多少回,奈何自己的命运无从做主。
纵然杨氏想护着她,但是她毕竟只是嫂子,还不是长嫂,父母俱在,根本没她说话的份儿,只能说些话宽慰她,应允她嫁过去之后,多帮衬帮衬。
莲子这次是大开眼界,原来传说中的换亲真的存在,她以前只是在书上看过,古时娶不上媳妇的两家人,将各自的闺女嫁到对方家里去,这样双方家庭就都能娶上媳妇。她这次,竟然亲眼见到了,并且还是她一直十分喜欢的春子。
看着春子通红的双眼,整整消瘦了一圈的面颊,莲子实在是不忍心。她想让她变得坚强一点,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是细细一想,她们又能做啥?最后只得同意杨氏的说法,以后多帮衬帮衬。
春子自知无法,又心疼刘景林,所以慢慢地,也接受了这个安排。
沈氏心切,想赶快给刘景林娶上媳妇,巴不得早早地把事儿给办了。如此一来,定于正月二十嫁闺女,二月二十八娶新妇。
虽说离娶媳妇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家里已经忙活开了。新媳妇进门后,断断不能让她再和刘景林住在南屋。
沈氏叫上刘景民和刘景仁,让他们把刘景仁以前住过的东屋又重新刷了一遍,另外还吊上了顶。看得李氏直撇嘴,晚上戳着刘景民的胸膛一直叨叨不休,说沈氏现在就如此偏爱三房,以后还不定怎么欺负了她去。
杨氏见沈氏这头忙着准备刘景林娶亲的一应物事,但是春子的婚期还要早上一个月,她竟像是不记得一样,少不得提醒提醒她。
忙忙活活的,很快就到了年底。
大年三十,一大家子人和往年一样,还是在一起吃年夜饭。
今天的年夜饭比以往更为丰盛,沈氏还特意吩咐刘景仁去打了两斤老酒。
年夜饭端上了桌,沈氏让李氏和杨氏给每人都倒了一小盅,吃饭之前,说道:“今年是咱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最后一个年了,过不了多久,就会走了闺女来了媳妇。”
饭桌上很安静,每个人都低头不语,似是在感伤离别一样,一点也没有过年的喜庆。
沈氏又道:“春子,你也别想不开,娘就你这么一个闺女,断断不会害了你。”
春子闻得此言,眼泪早已像断了线的珠子,一行一行地流下。
“那王吉祥,我已经打听了,以前当过马贼是不假,但是现在早已不干了,对家里的老娘十分孝顺。”沈氏说到这里,单手拍了一下桌子,震得酒中里的酒微微晃动
“一个孝顺的人,他就是再坏,还能坏到哪里去?你嫁过去之后,那老婆子必定疼你,只要你也孝顺她,以后的日子也不会有啥烦心事儿。女婿的腿脚不便,地里的活儿不能多干,以后让他跟着景林学点手艺也好,跟着你二哥做点儿活计也好,定然是短不了你们的吃喝。”她又继续说道。
原来她已经打好了算盘,但是莲子就纳闷了,她家啥时候同意给那王吉祥点活计做的?
沈氏听着春子低低的啜泣声,又道:“你且放心就是,至于你的嫁妆,娘一定会给办的风风光光的。”
莲子算计着,刘景林这二年应该赚了有一二百两的银子。一般说来,这边娶个媳妇,顶多也就是二十两银子的事儿,攒下的这些钱,完全足够让春子风风光光地出嫁,再给刘景林把婚事办的热热闹闹的。
“这一下子要操办两场亲事,你们两家合计着,出点力吧。我和你爹都老了,干不动了,当初给你们成家的时候早已把银子花得干干的,此时再是没有了。”沈氏又说道,这话明显是说给大房二房听的。
杨氏早就知道她会这样说,当场也没说话,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