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回来啦!”
回到刘家堡,乡邻们各种问候。
这些年眼看着刘学勤的道场发达了,虽说他很少人前显圣,但毕竟还是有些神异处被大伙儿看在眼里,逐渐也就生出了敬畏心。
刘学勤羽扇一挥,后面那些外门弟子就散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外门弟子的管理向来如此,每月有五到十日休沐。之所以作出这种安排,是因为刘学勤教给他们的学问与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少不得与世俗打搅。
相应的,外门弟子的月俸是从五百文起步,是内门弟子的四分之一。
下山带着这些弟子也不完全为了排场,也算是一次拉练,从道场到刘家堡可是有七八里山路呢。
才进自家院门,一个高颧骨,黑瘦的男人从茶桌前站了起来,笑着快走几步迎了过来。
“大舅,我算准了你今儿过来,这不颠颠地赶回来了。”
支应了大舅几句,刘学勤便跟爹娘见礼。
自从觉醒宿慧,称宗做祖后,他跟娘老子便以现代人的方式相处,从来不尊古礼,根本是平等的做派。
这种情况在大明是可以告他忤逆呢,官府乱棍打死都可以。可谁教他是仙人呢,爹娘只好捏着鼻子认了。
刘学勤觉得孝文化简直是个毒瘤。
不是说子女不该敬重父母,承担为其养老的责任,而是古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在“孝”里面夹带了太多私货。
儿子继承老子全部的财产和声望,当然可能还有债务,就要完全接受父母对自己命运的安排。
乍一看,还是比较公平的。可是别忘了,古代是嫡长子继承制。
一个家庭还有次子(女),庶子(女),继承顺位越往后,所得越少,但尽孝的义务却是不少的。
最可怕的是孝文化对子女们行动的限制,一个是“父母在,不远游”,另一个就是朝廷的【丁忧制度】。
试想一下,父母在的时候,子女们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不让他们出去闯荡,增长见识和阅历,一个个跟老莱子似的,七十多岁还承欢父母膝下,何等荒谬?
明朝的海瑞名声很好,可是他三十多岁和母亲住一个屋,因为母亲不喜欢,他就休了几任勤勤恳恳,没有过错的老婆,还把自己七岁的女儿活活饿死。
孝死了。
反观北方的蒙古,因为有幼子守灶(继承财产)的习俗,所以才有了后来两次【长子西征】。
虽然是野蛮残暴的征服,可他们也成功地将蒙古人的基因传遍世界。
西方的继承制度与种花家类似,但他们给了次子们自由,大多数次子是需要自谋生路的。我们耳熟能详的鲁滨逊,就因为是次子,所以才被老父亲从家里赶了出去,才有了后来令人惊心动魄的荒岛漂流故事。
而不久即将到来的大航海时代,何尝不是次子们充当了时代的先锋?
刘学勤不可能对抗一个时代,他仅仅能做到禁止教众缠足。
士绅中对此事颇有非议,但刘学勤的回怼也相当给力: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他用【孝经】开篇语说明了缠足是自残行为,是大不孝。
用魔法打败魔法,很多人识趣地闭了嘴。甚至有些以孝闻名的人听进去了,觉得言之有理,让自家媳妇女儿放了脚。
“咳!”
书房里传来重重一声咳嗽,刘喜贵将手里的【神仙传】摔在桌上,然后扒窗户缝向外偷看。
“唉哟我的仙人哎!”
母亲马宝梅身上有一半白水羌的血统,在外泼辣强势,但和刘喜贵打了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