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七日,林致远带着上次那支谈判团队,以及八位钢企负责人,组成了一支十七人的考察小组,在胡庆祥的陪同下,踏上了飞往澳洲的飞机。
在飞机上,胡庆祥脸色凝重,唉声叹气不断,这和他身边的考察队成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胡庆祥知道,神州的钢企一旦拧成一条绳,共同进退,这对必和来说绝对不是好事。他再也无法个个击破了。
如果有可能,他真不想现在邀请神州钢企到澳洲去,不过眼下必和的日子不好过,也只能先度过眼前的难关再说了。
这一路之上欢声笑语,尤其是乌有乐这个私人老板,当他得知这次去澳洲的所有费用都由必和承担之后,更是咧开大嘴笑个不停。
“林总,真是解气呀,你不知道,去年这些外国的矿企从我手里多挣了多少钱,一想起这个,我的心都在滴血呀!”也不知道乌有乐是不是有意的,说话的时候一点不避讳胡庆祥。
胡庆祥的脸色更阴沉了。
旁边冀钢的李总打趣他道:“乌老板,你都这么有钱了,还差多花那几个钱?”
乌有乐那张胖脸瞬间变成了苦瓜,“李总,你就别逗我了,我这种私人小厂子跟你们那种国营大厂怎么比,我也就是挣点血汗钱,再说了,一吨多花十美元,三十万吨我就多花了三百万美元,折合成人民币,那可是两千多万啊!有这钱我给员工多发点福利好不好?多进几套设备好不好?”
“乌总说的有道理。”林致远淡淡的做了一句点评。
只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让乌有乐高兴了半天。
乌有乐故意把自已扮成大老粗的样子,但他其实是之前平乡国营钢厂的副厂长,是从基层摸爬滚打上来的有技术有能力的强人。
平乡国营钢厂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行,被大钢厂挤得没有半点生存空间。在八十年代末期就已经经营不下去了,眼瞅着就要破产倒闭了,乌有乐和几个与他关系好的生产业务骨干,联手承包了这家国营钢厂,经过将近十年的打拼,把这家濒临倒闭的小破厂,做成了平乡地区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他本人绝对算得上是改革后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
论个人能力的话,他跟在场这些国营钢企的老总相比毫不逊色。
只不过在钢铁行业,此时的民营厂和大国企确实没法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人员构成上,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乌有乐在这个培训班一直是装傻充愣,以小弟自居。
尤其在林致远这种国内最大钢铁企业的领导面前,乌有乐更是小心翼翼,曲意逢迎,生怕行业协会把他这种私人老板踢出去。
不过经历了两个星期的培训,乌有乐也看出来了,这些国企老总并没有歧视他,相反很多人都在羡慕他。
因为这些国企老总再有权力,他们也都是挣死工资的,不像自已,挣的钱全都进个人腰包。
在收入这一块,就算是革钢和沪钢的老总,也没法跟他比。
“林总,飞机落地之后,我请大家吃顿澳洲特产吧?在培训班这两个礼拜时间里,大家对我帮助都很大,我想感谢一下大家。”乌有乐主动提了出来。
“好啊,既然乌老板肯花钱请客,那我们大家当然欢迎了。”林致远笑呵呵答道,其他钢企的老总也都夸起了乌有乐,说他大方。
“乌老板,其实我真是羡慕你们这种民营企业家,财大气粗,花钱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不像我们……”
林致远扭头看向一直安静坐着的胡庆祥,“胡代表,你在必和工作,又入了澳洲籍,收入肯定非常理想吧?”
胡庆祥苦笑一下,“比普通人肯定是强,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