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野古斯虽然感受到了重重危机,父亲咄撒葛对他的态度也又恶劣上了几分,但是他还是要面见咄撒葛。
因为他不是专门回到窝鲁多来找不痛快的,他是带着使命过来的。
在被父亲事实上抛弃之后,拔野古斯迅速靠近了敌烈八部的舅舅们。
而敌烈八部的背后,站着的就是契丹人了,确切的说,是契丹威名赫赫的断腕太后述律平。
什么,你问拔野古斯知不知道契丹国都快没了?
这他肯定是不知道的,虽然草原上流传着中原汉人又强大了起来,还把契丹人打的大败,连契丹皇帝都战死了的消息。
但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这并不是了不得的大事,因为南边的唐人,一直都是这么强悍的。
契丹皇帝都还没有成为昔年回鹘可汗那样的草原共主,就跑到中原去撒野,结果被中原唐人打的大败,不是很正常的吗?
看着似乎有点魔幻是吧!这就涉及到人在认识上的偏差了。
后世中国人印象中,似乎都有一个固定的形象,那就是草原上的汉子,似乎都装备着铁甲,手持弯刀骑着高头大马来去如风,做鹰视狼顾般的神态。
似乎他们打破汉地一个村镇乃至城市,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顺便某个野蛮的首领还会手持武器,大声叫喊着:“草原上的男儿,南下吧,去劫掠那些白羊儿般懦弱的汉人!”
而汉人,则基本都是穿着各种颜色的麻布衣服,然后被草原骑兵一刀砍中,陀螺般旋转着倒下。
这就是妥妥的刻板印象,而且这个印象,大多是后世那些无良的影视编剧导演强加给大众的。
要是汉人都是懦弱的白羊儿,他们拿头来守得住中原的花花世界?
真当草原上的汉子不喜欢到内地来过好日子,塞北寒风吹的很爽吗?
哪怕就是在宋末和明末,打垮汉地政权的,除了他们自身的脑残以外,无论蒙还是清,最后打下全国的战斗主力,都是北地汉侯或者军阀。
而在汉末和唐末,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就比如这个时代,大唐虽然自安史之乱后就江河日下,但衰落的只是关中的唐廷,各地节度使依然武力充沛。
他们虽然没有盛唐出塞几千里的能力,但是本土作战,打几个苦哈哈的草原骑兵,还是不用费多大劲的。
哪怕就是契丹,就算有了石敬瑭,他只要敢深入汉地,那就是败多胜少。
所以在拔野古斯这种人眼中,要是契丹皇帝在中原站住脚了,那才是怪事,反而深入中原被打死,才叫正常。
相应的,他也没想到离开快三百年后,中原的皇帝还有带着他的勇士,重新来征服草原的可能。
所以敌烈八部这种草原部族,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听从断腕太后的指挥。
特别是当述律平带着两千铁甲到达可敦城(外蒙乔巴山附近)后,敌烈八部马上就派拔野古斯去西面联络咄撒葛。
因为他们对付不了这两千铁甲,而断腕太后的亲临,就表示着本来就是由契丹人提议的对抗六法宗联盟,要开始运转了。
拔野古斯此来,倒不是要劝咄撒葛将这杆大旗交出来,述律平巴不得有本地的地头蛇扛起这面大旗,述律平要求的,只是咄撒葛不能擅自行动。
断腕太后准备在明年春天的时候亲自到窝鲁多,然后召开一个囊括几乎所有草原部族的大会,甚至连捕鱼儿海斡朗改部,述律平都派人去通知了。
这位断腕太后倒是人老心不老,行将就木了还想着给契丹人争取到最后的生存机会。
在她的设想中,契丹人的未来,是要先依靠大鲜卑山生存下来。
然后吸收蔑儿乞、斡朗改以及部分室韦部族,恢复原本生活习惯,最后再花上几十年的时间,重新成为半个草原的霸主。
这就需要一个还算紧密的联盟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