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我者生,似我者亡,实在是一句金玉良言。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来说,个体与个体间的差异都很大。
所有张鉊从没想过要完全去学清朝的八旗制度,那是在找死,就算是八旗兵制,也不能照搬。
况且他也没法照搬,奴儿哈赤能搞八旗,是因为他玩的强盗团伙加奴隶制,非常符合他们这些假女真实通古斯野人的传统和文化水平,张鉊总不可能在中原大地玩奴隶制吧。
所以张鉊要学的,是八旗制度下,八旗兵与皇室的特殊依附关系,学他们上下一起共享军事上的胜利果实、对外战争的红利,以及互相的小团体认同。
而关于朱洪武的卫所兵制度和八旗兵制度,张鉊也思考了很多。
朱洪武的卫所军制度,在古代军队来说,实际上已经非常完善了。
昨天张鉊认为卫所军战斗力崩坏之快,远不如宋之禁军,其实并不那么恰当。
严格来说,卫所军只是腐坏,并没有彻底崩溃。
不然也不会有粮饷充足大明天兵,临阵三铳也算对得起皇上,这两个带着几分黑色幽默的调侃了。
明朝的卫所军,在引入了募兵系统和完善了向上通道,加上各镇总兵、副将开始养家丁,后,战斗力还是在的。
但战兵和家丁,打一仗的话,那可真就是花钱如流水了,能打仗的精锐,也更加有限。
而且卫所制只有明朝能玩,因为在经过两宋的洗脑之后,文贵武轻已经成了定制,连满清都要搞文贵武轻。
武人在大时代潮流的压力下,无奈只能低头做小,拼命搞钱,搞封妻荫子。
可要是在张周这么搞,那么某镇总兵,就不会是总兵,好一点的是持节都督某地军事,坏一点那就直接继续是节度使了。
同时,满清的八旗兵制维持战斗力的秘诀,他也没办法全盘照抄。
因为满清维持武力的秘诀,是靠抓东北老林子中的索伦人,在蒙古草原养一支马队,然后比如打大小金川时,将当地的藏、彝等勇悍之民抬旗。
让这些后进分子和八旗中还能维持自身武力的旗丁混编,以此来保证战斗力的。
满清的这套办法,加上旗人国养,造成了只进不出,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而且由于旗人身份限制,人数始终上不去,最多也就维持了一万多人的规模,只能说比没有强一点。
可以说,明清两代的办法,各有利弊,张鉊也都没法效彷,更重要的是,张鉊现在还面临着两大难题。
首先,最近从河西招募的兵员成分,让张鉊有些不安,原本从河西补充来的义从骁骑和团结弓手中,汉人至少要占六成以上。
但是近两年,从河西来的勇士中,吐谷浑、诸羌、党项、吐蕃等诸族勇士竟然比汉人还要多。
细细探查下去,竟然是因为从负责招募的西京留守裴远,到枢密院和中书省鸾台,都更喜欢非汉人的河西兵。
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因为河西的各族人比汉人更加穷困,招募的代价更低,他们离开河西的愿望也跟强烈。
还有就是吐谷浑等各族人,在信佛上远比汉人更加虔诚,他们更相信张鉊就是现世神。
在足够抚恤的支持下,这些信仰更为虔诚的各族人,作战极为勇悍,很多时候生死都不避,亲军和禁军的大小军官,也更喜欢用他们。
这....异族加宗教信仰,不就是耶尼切里吗?
到时候,一旦亲军、禁军中全部充斥着这种成分相同的成员,是不是禁卫军选举法,也要到东方来走一波?
第二个问题,则是中央财政没钱了,历史上赵匡胤时期能够南征北战,底子是郭威、郭荣时期给他打下的。
那时候后周府库充盈,百姓生活开始趋于安定和富足,所以能够支持大军连续大战。
但张鉊这时候,他自己就是郭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