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因素,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在世界存活下去的能力、技能。
So……
后世,每天钻研、学习、熟练的解答各种偏题、怪题,整天学习的能说出熟练的公式,可麦子、水稻都分不清,这些人存在的意义在哪儿?他们甚至可能不知道,二十元一杯奶茶等于十斤大米。
这些人和钻研四书五经,写的每一篇文章力求辞藻华丽,要讲起承转合,要塞入无数的圣人话的人,有什么区别?
关键是,后者有能力、有决心,有靠山,真的可以抱铁饭碗,可以当官老爷。
前者呢?
真把自己当接班人了?
因此,柳文岳从不出什么偏题、怪题,日常更是学半天,休半天,偶尔还要放个假。
甚至,他总感觉,后者的制度,可能是出于一定的经济、维稳需求?
年轻人,热血嘛,且越孤陋寡闻、越天不怕地不怕,就好像孙猴子,竟然还敢大闹天宫,被揍一顿,关了五百年,脾气都好了许多,行礼作揖,恭恭敬敬……可能学校的意义就是树立统一的善恶、是非观,减少日后的统治成本,顺便再教一教你爱国啦、爱土地啦之类的,反正就是锁住一个人的那口热血,之后可以放心的把他输入社会,成为可替换的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