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北辰国再次确实国主,至少这些北辰贵族就得争上个三年有余。
在没有将北辰国主力打残前,这个主意着实太棒了。可是,若是以南凛一方势力的角度来说,杀北辰离真不是个好事。
对于朝中清流来说,人家来投降,你回头就把人给杀了,这得多么恶心的品德啊。还想当皇帝,你做梦去吧。
另外,对于南凛的手下来说,死一个北辰离确实不算什么,可是过后呢,人家要是不再来投降,九皇子身上的功劳怎么算?
就算北辰国的局势于南居国有利,可于他们的殿下南凛无利。所以于忠投了南凛后,不想叫南凛动北辰离。只要北辰国主的降表顺顺当当的送到朝中,这边疆再不起争端,就是九皇子的功绩。
这个功绩,如果操作妥当,那是可以直封太子的。于忠为什么要让南凛做出如此失当的举措!
全营没一个人同意南凛的计划,南凛也只能这样向朝中报喜了。
喜报到了京师,朝中群臣皆喜,当时有人给皇帝南昊上表:“陛下,今九皇子争战边疆,立下若大功劳,无可封赏。陛下,请以国事为重,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立贤。臣以为,皇长子无功无过,不为贤明之主。皇五子行悖逆之事,不得太子之位。唯九皇子功绩了得,为人谦逊……臣请立太子之位。”
“臣附议。”
“臣附议。”
一开始给南凛说话的,只是南凛自己的几个手下。还有一些兵部的人。
这些人一个个的倒是于忠的关系不错。看着朝中三三两两的给南凛请封太子的朝臣,南昊心中满意。
这个儿子以前不显,不过现在看来,倒是不错。由其在朝中势力浅薄,若真立为太子,倒也不是不可。
再想到最近南从溪的人叫他打的打,杀的杀,倒是让老大南从旭从中捡了便宜,使得朝局有些不大平稳,南昊从心底下就有些乐意了。
“既然诸卿皆以为如此,朕便择一黄道吉日,亲封太子。刘相,册封太子的旨意,内阁由你拟旨,发往边关。让朕的小九先高兴高兴。”
皇帝同意了,皇帝怎么就同意了!这是南从溪和南从旭二方势力同时想的一件事。
可皇帝金口玉言,确确实实叫内阁拟旨了!大伙一脸懵逼地接旨回家。这和以前怎么就不一样了?
以往咱们一提国之储君的事,您老人家就一脸的不情愿,现地倒好,这才三三二二个蔫瓜一提,您怎么就同意了?
合着是前头二个皇子没立军功?那您倒是早说啊,不论是大皇子,还是五皇子,哪个不能上前线?不就是去和北辰国打一仗嘛。这有什么了不起的!
不提朝中各大臣的各种异样感触。前线,南凛和宋知秋在得知了朝中真个把九皇子立为太子之时,个个面上带出十分的惊喜,就是宋知秋自己,也是一脸的意外惊喜。
因为这事根本没有任何征兆,突然间被立为太子了。虽然北辰国投降算得上一大功绩,但实际上来说,北辰的主力并未被南凛打败,真说起来,就南凛这点功绩,还真不一定比得上普通的一声边关大战呢。
不管南昊是什么意图,现在南凛是实实在在的被封为太子了。
宋知秋也不去胡猜乱想了,南昊自己得皇位容易,他可能没想到,这立太子容易,到时想废太子,可就不是那么好办的了。
宋知秋在心里阴暗地想。不提南凛手下的兵卒怎么吃酒吃肉。
待收了北辰国的降表,南居国的军队也不用在北辰这里守着了。
毕竟人家都投降了,南凛临走前,直接把贺松留在前线了,以前他占下的那几个城,没道理还给北辰,南凛为了方便,先给贺松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