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胤祥很快抛空了钱袋。
想着出来有一会子了,我提议:“十三弟,咱们且去太白楼歇歇脚吧!”
太白楼三层,一楼大堂,二楼、三楼都是雅座。
今儿元宵,客人多,大堂内坐无虚席。
“二位爷,您们楼上请!”伙计引着我和胤祥上楼。
“借过,借过!”身后传来跑堂伙计的招呼。
我站着没动,伙计抱着一把二胡打我身边侧身跑过。
目送伙计背影消失,胤祥望望我,没说话,我心里也颇为奇怪。举子以文会友,论及音律,必是高雅古琴,再不济也是琵琶箫筝。
二胡虽说古来有之,受众广多,但就两根弦,音调有限,只能演小调或者做伴奏,实不等大雅之堂。
比如太白楼人气沸鼎的大堂,现几个卖唱的无不是琵琶弹唱,就没一个胡琴。
拾阶而上,刚踏上三楼,入耳一段悠扬二胡声。我讶异地停住脚:这一段滑音是怎么拉出来的?
没错,我也会拉二胡,甚至于技艺还不错。毕竟宫里家宴,太子每尝地彩衣娱亲,都指我给他伴奏。
十三弟也停了脚,不甚确定地问我:“四哥,刚是二胡试音?”
我颔首,瞬间想到刚伙计拿上楼的胡琴。
果然,敢在太白楼张扬表现的,无不有些绝活。
十三弟年轻好事,怂恿我:“四哥,咱们瞧瞧去!”
话音未落,琴音一转,转了曲调,一首全新的,我从未听过的曲子。
随即又有女声歌唱:“
听琴声悠悠,
是何人在黄昏后,
身背着琵琶沿街走,
背着琵琶沿街走,
阵阵秋风,
吹动著他的青衫袖……”
蓦然地,眼前浮现出青衫乐伶黄昏沿街卖唱的画面,有些萧瑟,有些寂寥,偏呈现的是岁月静好的太平气象。由此愈觉哀婉动人。
这个曲词,只这一段开篇,已是大家之作!
“淡淡的月光,
石板路上人影瘦,
步履遥遥出巷口,
宛转又上小桥头
……
四野寂静,
灯火微茫映画楼,
操琴的人,
试问知音何处有?
一声低吟一回首,
只见月照芦狄洲……”
这一段,仿的是李白那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我沉吟:邀月对影,千古绝唱,唱尽孤傲,唱尽凄凉……
“琴音绕丛林,
琴心在颤抖,
声声犹如松风吼,
又似泉水匆匆流……”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作这一首《酬张少府》时,正是李林甫当政,官场黑暗。王维急流勇退,隐居在辋川别墅。
曲词作者这是以王维自比?
王维多才多艺,不仅少年得志,中了状元,其人还会写诗,精音律,善绘画,通佛理。
而这个曲词作者,显然通音律,作的这首曲子的歌词也跟王维的诗一样似一幅缓缓展开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想必也擅绘画。就不知科场名次如何,佛理精深否?
……
“憔悴琴魂作漫游,
平生事啊难回首,
岁月消逝人烟留,
年少青丝,
转瞬已然变白头……”
曲词作者已经很老了吗?
这个声音却是年轻。
所以不是一个人。
但能歌唱演奏得这般动人心弦,想必也有些经历故事。
……
“苦伶仃,
举目无亲友,
风雨泥泞怎忍受?
荣辱沉浮无怨尤……”
无怨尤!
这个心境,我苦笑:想我一个皇子阿哥,亲友眷属无数,算是生来受福的了,现更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