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奶奶买了很多作料,到时候,自己一展身手,教自己娘亲好好地做鱼来吃。
二舅李承华见侄女和侄子还在往池塘边走,连忙挥手阻止道:“梨花、宁哥儿,可不能过来,尤其是宁哥儿你还抱着弟弟呢。”
“这水边的坎子上,都是刚刚才挖出来的泥巴,又软又滑,危险得很。”
谢继宁仔细一看,原来是池塘边上的野草太深,泥巴堆着就不太显眼了。
不只是今年的池塘底泥被堆在了边边,是每一年的都是这样堆的,一层一层的,将池塘边越堆越高,这样池塘也越来越深了。
谢继宁问道“舅舅为什么这样堆放,这样有点浪费。”
结果大舅舅认真的回答他,“这想法还是你大外公想出来的呢,这往年都要到好远的地方处理,这样堆,塘子都要深一点,每年的鱼都要多打一些。”
谢继宁道:“这样有点危险。”
李承荣骄傲的讲:“池塘深,家家户户的小孩子管着一点就是了,这田坎,你就更不要担心了,这泥是粘的,好几年了都没有事情。”
谢继宁猛然反应过来,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泥巴这泥土可以用来肥田,养鱼的池泥富含有机质,是上好的肥土,可以用来改善土地。
谢继宁认真的问:“舅舅,你觉不觉得这边上的野草涨的特别好。”
李承荣一看,果然,“宁哥儿,你是说,这土好,肥地”
谢继宁说:“这土都是鱼的粪便,用来肥田再好不过了,用在稻田里面,稻子都要增产啊”
“宁哥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谢继宁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舅姥爷,是奶奶的哥哥,连忙弯腰行礼道:“见过舅姥爷,您老人家最近身体可好。”
李守业连忙拉起谢继宁,追问道“宁哥儿,你刚刚说这泥好,是不是真的啊。”
谢继宁道:“舅姥爷,当然是真的,这江南一带的人有‘桑基鱼塘’的做法,就是这鱼塘的塘泥肥得很。”
“江南人真会想办法,咱们这里穷山恶水的,人笨得很,有东西都不会用。”
谢继宁道:“舅爷你不用这样说,咱们是没有经验,慢慢的就知道了,家里可以让我表哥表姐他们读一下书,读了书就知道得多了,你看我不就是读书才知道的嘛。”
“读书是好啊,你表哥他们不像你这么聪明,咱们家读不起书啊”
谢继宁认真的说道:“可以不用说非要读出什么名堂来,大家都认识一些常用的字,这样就已经很好了,慢慢来。”
“好好好,等家里条件好了,就让他们读书。”
谢继宁明明知道是在敷衍自己,但是暂时也没有办法,在物资条件还没有达到的时候扫盲,确实有点难。
目前先专注这个塘泥的问题,谢继宁还记得,他还是谢宁的时候,曾经道珠三角地区的一个地方采访。
那里是一个老的农业示范基地,教育基地。
在基地见到了很早就开始使用‘稻田养鱼’,‘桑基鱼塘’‘鸭田种荷花’等等很多的利用动物和植物一起的人工生态系统,两种物种一起,相互促进,相互成就。
谢宁还在那个基地看到了很多的配套的方法,新的利用高科技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有被淘汰的一些老的方法,都特别有特色。
基地充分发挥特色,进行升级改造,完善相关的配套的景观,服务,观光业好旅游业发展得特别好,带动了当地的许许多多的农民的脱贫致富。
为了那个项目的采访,也为了基地的美食,谢宁在那里呆了整整10天,不但听了相关负责人的介绍,还体验了捞鱼,做鱼的快乐。
所以谢继宁印象深刻,虽然由于时代所限,好多方法的不能用,但是这池塘的底泥合理的利用,对庄稼是大有好处的。
谢继宁想,自己和舅舅他们说什么有机质,含什么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