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代善占有优势,但是结果却是,最后不知怎么的,代善就转而支持皇太极,结果皇太极当上了大汗。
看着众位大臣们一脸吃惊和不解,朱由校笑嘻嘻的说道:“诸位爱卿,你们知道吗,在一个多月之前,就有人已经推算出,这皇太极会当上大汗了!”
“请问陛下,此人如此谋略,不知道是谁?”说话的是礼部右侍郎李彪,他是东林一脉,又在礼部,不知道李峰当初上的奏章之事。但是一听到说有人能够未卜先知,便连忙出来打听。
朱由校笑嘻嘻地一指正躲在后面打瞌睡的李峰说道:“此人就是平辽伯李峰!”说罢,他便高声喊道:“李爱卿,你出来给大家讲讲,你怎么知道这个皇太极会登上汗位的?”
此言一出,大殿里又是一阵骚动,众人纷纷朝李峰看去,一个个在心里纳闷,这个小子年纪轻轻的,竟然连这也能算到,难道他真的是能掐会算?
嚓,我怎么知道,老子后世来的,当然知道了。可惜这种话又不能说,李峰只好出来,对朱由校行了一礼,然后高声说道:“微臣当时也是推测,因为微臣听说那皇太极心机深沉,颇有城府,与各个兄弟之间,关系最为融洽。因此在这个时候,他就最有可能登上汗位。”
说罢,李峰又将后世从书中和电视里对皇太极的性格分析抛了出来:“据说,皇太极此人,平生爱好看《三国演义》,尤为喜欢里面的谋略,在他的那几个兄弟之中,韬略要算第一。而且,他这个人和别的建奴不一样,其他的奴酋对汉人杀戮很重,但是这个皇太极则是很会笼络那些投降的汉奸。他的手底下,打仗主要靠建奴将领,治理地方,则多时靠那些投降的汉官。因此在几大奴酋中,皇太极的政绩最好。所以,今天他当了汗王,对我们大明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因此,我们锦宁一线,应该加紧修建城池,巩固防线。”
李峰说完,许多大臣都陷入了沉思,甚至还有几人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哼,平辽伯此言过于担忧了吧!”忽然从后面传来一个有些质疑的声音,众人转头一看,却是礼部侍郎詹事府少詹事冯铨。
冯铨走出来,对皇帝行完了礼,这才朗声说道:“陛下,那皇太极此番遣使前来,必是商议和谈之事。微臣以为,那皇太极必定是为我大明君威震慑,意欲归化。”
此言一出,鸿胪寺卿展自重也立即站了出来,附和道:“陛下,那建奴的使臣递交的文书上,确实有和谈之意。臣也以为,那建奴自从奴酋被炸死之后,已经知晓我大明天威不可冒犯,若我天朝能对他们待之以礼,感之以恩德,必能令那建奴重新归顺。”
此言一出,顿时又一帮子的老头子跳出来,纷纷附议。
李峰一听此言,顿时气得浑身直哆嗦。尼玛,这大明朝马上就要让人家给灭了,还要王道教化,待之以礼,感之以德,这是哪门子的傻子,家长没看好跑出来瞎说八道啊。
朱由校一看李峰的脸色,便知道他的想法和这些人不同,于是问道:“李爱卿你怎么看?”
李峰将脸色一正,十分严肃地答道:“陛下,这次那奴酋派人来,绝非是真心议和,而是来迷惑陛下的!”
“是吗?”朱由校一听李峰的话,眼睛瞪得溜圆,连忙问道:“李爱卿赶紧讲给朕听听,看看他们要如何迷惑朕!”
“陛下,那皇太极此次派人前来,行的乃是韬光养晦之计,绝非是他们想要弃恶从善,打算归顺大明。”李峰朗声说道,声音响彻整个大殿。虽然他年纪不大,官职在这些朝臣之中,也是最小的,但是他却毫不惧怕地侃侃而谈。因为他知道,自己做的这件事情,关系到大明朝甚至是整个大汉民族的一场大劫难。
看着大家的表情,李峰知道有些人根本就不信,于是接着说道:“这个皇太极和努尔哈赤一样,从郝图阿拉起兵之后,他们连番战胜了大明,于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