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所有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刚才的兴奋与喜悦,一下子被冲去了。
谁都没有想到杨老就这样走了,他是看着奉献了一生的研究,就算是没有了呼吸,也没有倒下。
他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他深爱的祖国与民族。
他凝视着可控核聚变装置,犹如一座丰碑。
丰碑!
一座需要炎黄子孙永远铭记的丰碑,如果没有核武器,在那个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剑张拔弩的年代里,刚刚站立起来的炎黄民族会变成什么样?
谁都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不会有今天国家的繁华富强!
核武器就是炎国的定海神针。
无论外界怎么针对,怎么打压,怎么封锁,只要有这根定海神针,他们就不敢真的怎么样。
这都是杨老他们这一代人用青春与汗水,将自己一次次关起来,换来的。
他们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代号596。
这是为了纪念苏方1959年6月撤离支援炎国,他们在没有任何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孤军奋战,始终坚持,最后突破留下的记忆。
他们是为了国人争那一口气。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们没有外国先进的仪器,就用铝锅炼制炸药,用手摇计算机计算数据,甚至用算盘去精准计算,咬着牙关,克服一切困难。
在炼制炸药的时候,有的人被炸断了手臂,有的人被炸断了双腿,有的被炸死了……
在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下,有的人被截肢了,有人身体腐烂,怎么都治不好,有人一辈子看不到光明,还有的人寻找铀矿,为了保护材料,血肉之躯抱住了资料,最后尸骨无存。
杨老就是用手捧着原料,导致六根手指截去,残疾一生。
彭老得了浮肿病,都穿不了鞋子,每天用两只手拎着鞋子上班,搞研究。
邓老因为核辐射落下了一身的病根。
在他们拍摄最后一张照片上,依然可以看到唇边咳出的鲜血,不过他依旧在坚持,从来没有放弃。
郭老遭受空难,在生命最后一刻,与警卫员紧紧拥抱,用血肉之躯挡住爆炸的冲击,保住了公文中的绝密资料……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太多了。
正是这样的先烈无私的付出才有了国家发展的道路,为后人争取到一线生机。
从国家决定自信研究核武器开始,从第一批地质队寻找铀矿开始。
他们在寻找铀矿的时候,遭受核辐射,伤痛伴随着一生。
要是没有他们,炎国的核武器怎么来?
正是他们不断付出,哪怕拼上自己的性命,炎国才有了今天的定海针!
正是他们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后来人铺好了道路。
陈渊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没有这些先辈留下的资料,就算陈渊利用系统可以设计出可控核聚变装置,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他一个人根本做不到。
而陈渊的精通核研究技能需要庞大的资料数据才能晋级,这些资料数据都是杨老他们提供的。
没有他们,陈渊寸步难行。
在过去的六个多月里,杨老作为实践的总指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所有人都以他为榜样。
研究累了,困了,感觉要坚持不住了,想一想杨老这么大岁数了,还在坚持,自己还年轻,精力更旺盛,怎么不能坚持?
干!
杨老都连续坚持三天了,看过去还是那么精神,自己好意思去休息?
干!
杨老说了:“同志们,我知道你们很辛苦,很累,可是想想,我们是怎么走过来?我们最害怕的是什么?”
“最害怕的是看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在哪里,现在希望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手上,我们能懈怠吗?不能!”
“同志们,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