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时刻越来越近,除了毕业答辩,工作分配成了学生们最热门的话题。
这年代的大学生分配相当的程式化,教委联合其他部门,根据国企、机关单位、事业单位用人需要,制定分配计划,然后下发给高校,由高校根据计划表,推荐合适人选。
说是推荐,其实就是确定了,所以高校在其中的作用最大。
这会的工作分配,不说一分定终生,那也能定大半辈子。毕竟,出国考研的是少数人,敢自寻门路创业的更少,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要跟着分配走。
正因为太重要了,所以学校老师那三天两头的有学生过去打听情况,但得到的回复一律是不知道。
徐柠记得,他们班毕业后分配的方向是五花八门,但专业对口的还真不多。
几十年后,大部分都算是事业有成,有的是企业老总,有的是地方事业单位领导,还有……反正级别都不低。
不过,后来流行一个说法,金77银78,就是说这两届毕业生才是发展最好的,因为那时太缺人,基本毕业就委以重任。
徐柠当年分配的是教育部门,工作还算顺遂,就是工资太低,没几年后就选择了辞职出国又自己创业。
当然了,那是当年,现在的徐柠干脆不打算参加分配了。
六月,徐柠迎来了自己的毕业答辩。
负责答辩的俩老头全程板着脸,严厉的吓人,学生们胆战心惊的一个接一个上台。不过结果总算还不错,基本都顺利通过了。
答辩结束,至此,徐柠的大学学业就算彻底结束了,接下来只需等着毕业证跟学位证下来。
毕业答辩结束后,徐柠他们班的学生成群结队的穿过校园的小路,欢呼笑闹不断。走着走着,不知谁起了个头,大家突然就合唱起来。只不过不是离别的歌,是黄河大合唱……
来到未名湖边,徐柠拿着照相机,帮每一个人拍照留念。
“同学,帮个忙!”
徐柠朝不远处也在拍照的一个学生招了招手,喊道:“帮我们班拍张合影吧。”
那学生倒是没二话,过来接过照相机,徐柠去跟全班同学站在了一块。
咔!
快门按下,京大图书馆系81级毕业生就在未名湖边留下了这唯一的一张合影。应到五十一人,实到四十九人,缺了两个之前保送留学的。
可以料想的是,他们各奔东西之后,很大概率再也不会有聚的这么齐全的机会了。
徐柠知道,当年就是如此。
人的一生要碰到很多人,但绝大多数只是过客,谁也不会想到,哪一次见面之后就将再无相见的机会。
拍完照,大家依然聚在一块,一个学校爱乐者合唱团的同学拿出了吉他,坐在石头上弹唱着俄国民歌《让我们举杯》,其他人跟着打拍子。
“我们要去拥抱世界,我们要在时代的大潮中追波逐浪……”
唱着唱着,眼泪不自觉的就溢满了眼眶,他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将要结束了。
他们早已习惯了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习惯了看到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也习惯了凌晨五点去图书馆占座。从今以后,这些将永远的变成回忆。
……
拿到毕业证跟学位证后,紧接着就是毕业分配。
林蔓考上了研究生,可以继续留校了。周佳则去了宣传部门。
至于徐柠,他提前就放弃了分配,正准备加入国内第一批私营企业家行列。
宿舍,徐柠他们正忙着打包行李,今天大家就要搬走了。
原本拥挤的宿舍又恢复了来时的样子,地上扫的干干净净,床铺都成了光板,就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
几人互相看了看,然后默默的提着行李走出宿舍,锁上门。
咔的一声响,从今以后,他们再也不会回到这间他们住了四年的宿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