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王侯将相都已随着一朵朵激起的浪花而投入汪洋恣意的大海中。
历史的长廊永远地雕刻下了一次又一次的风起云涌,厚厚的一堆二十四史宣告了历史的沉重和庄严。
然而,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这样的一位风云人物,他的一生可谓起起伏伏,跌跌宕宕,波澜壮阔。
他不是帝王,却可以称之为帝王之师,这个人就是张良。
历史镌刻下诸葛孔明惊人的才智,也记载了张良所创下的一个个军事神话。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略家,是西汉开国功臣。
刘邦赞誉他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又以其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军事谋略,被后世誉为谋圣,与文圣孔子、武圣关羽、诗圣杜甫等并列为中国古代十四圣之一。
“张良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都做过韩国的国相。”
“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都迁咸阳,并制定了统一全国的计划。”
“在秦国统一全国的规划中,首先就选择了韩国。”
“公元前230年,秦国派内史腾灭韩。”
“秦军很快攻破韩都阳翟,俘虏韩王安。”
“韩国的贵族,也被限令一月之内迁往咸阳近郊,不服从者,将被诛九族。”
“张良的年轻时代,家破国亡,以致让他沦为没落的贵族遗少。”
“韩国为秦所灭,作为韩国贵族,承蒙韩君之恩的世家子弟,面对国仇家恨必然会激起张良的满腔愤怒。”
“此时的张良满身锋芒,一心想为国报仇。”
“张良遣散家仆,没有为弟弟下葬,聚敛所有的家财寻访力士,只为刺秦复仇。”
“张良在淮阳学礼时见到了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
“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第三次巡游。”
“张良事先得知消息,寻找埋伏地点,最终选择了博浪沙。”
“博浪沙的地理位置优越,路面沙丘起伏会导致秦始皇的车队速度降低。”
“其四周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便于逃跑。”
“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
“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因此张良众人拟定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但是秦始皇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准备了多辆副车,每辆都是由六匹马所拉,混淆刺客。”
“秦始皇的车架临近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便提前做好了狙击秦始皇的准备。”
“但最终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于是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
“历史上有记载的刺秦只有三次,荆轲和高渐离都是作了有死无生的打算。”
“唯有张良在行刺失败后成功逃脱,并且逃过秦始皇天下搜寻的追捕。”
“被通缉期间,张良徜徉于下邳桥上。”
“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老人,故意将鞋甩到桥下,要求张良捡起。”
“张良念其年老只得遵从,老人得寸进尺让其为他穿上,张良又照办了。”
“老人笑着离去,而张良随着老人的身影一再注视着他。”
“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表示孺子可教,约定五天后清晨相会。”
“五天后拂晓,张良去到那里。”
“但老人早已经到了,老人发怒再约五日后相见。”
“五日后鸡鸣,张良又迟到了,老人又拂袖离去。”
“这次,张良不到半夜便去了。”
“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拿出一部书《太公兵法》,交给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