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首领以及大姓氏族,许以特权协助蜀汉政权统治蜀地南部地区。”
“诸葛亮推行少数民族与汉族官吏交流制度,增强蜀汉政权对南部地区的管理。”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先进的汉族农业技术,提高当地生活水平,并允许汉人前往少数民族地区生活。”
“另外,诸葛亮不仅尊重当地少数民族信仰,也利用当地人信奉鬼神的风俗,宣扬封建君臣关系,强化蜀汉政权的正统性。”
“蜀汉西北部生活着氐、羌两个民族,由于此处是蜀汉与曹魏的边界之地,诸葛亮希望与此处建立更有效的联系。”
“为此,诸葛亮实行以军事镇压为主、安抚为辅的边疆治理政策。”
“另外,诸葛亮还通过重用氐、羌民族中有较大威望的马超和姜维两位将军来加强氐、羌民族与蜀汉的关系。”
刘彻:诸葛亮的边疆治理策略,果然有其独到之处,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虽说大汉边境最大的敌人是匈奴,但也不代表全国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安分守己。
现如今大汉正在对匈奴用兵,对于其他少数民族的趁机骚乱暂时顾及不到。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骚乱还威胁不到大汉,对于大汉来说,只是有些麻烦罢了。
但现在诸葛亮对待少数民族的策略倒是给了他启发,或许他也可以进行效仿,彻底解决边疆动荡的问题。
就大汉目前而言,对待边疆少数民族的策略较为温和,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自治的政策。
只要这些边疆地区不闹事,他就不会多加理会。
可如今看来,这种放任不管的政策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想到此处,他命令大臣根据诸葛亮边疆治理的政策制定出他们大汉的策略。
“在国家治理上,诸葛亮以丞相府为核心,统领全国军政大权。”
“同时,诸葛亮以治国之道的原则选拔贤才,任用郭攸之、董允为侍中。”
“代替自东汉以来由宦官出任的中常侍等职,来管理皇宫中的诸项事务,防止宦官弄权。”
“对于怀有二心的人,诸葛亮严厉打击,防止政治分裂,维护了蜀汉政权的稳定。”
“同时,诸葛亮奉刘备命令与他人一同编造《蜀科》,加强法治,维护社会稳定。”
“刚入蜀地时诸葛亮不再延续前任蜀地之主刘璋宽厚的做法,而是采用严刑峻法,为的就是打压目无法纪的当地豪强让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在外交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对周边少数民族采用合作发展的策略。”
“争夺天下的核心外交思想就是联吴抗魏,联合相对弱小的吴国,共同抵抗强盛魏国的军事打击。”
杨坚:和军事外交相比,显然诸葛亮更加擅长内政的治理。
在国家治理上,诸葛亮主张以德治国,这也是他比较欣赏的。
诸葛亮的以德治国,第一点体现在提倡民本思想上。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认为北伐胜利的基础是让人民安居乐业。
为此,诸葛亮提出朝廷应该了解人民疾苦、救济百姓。
至于第二点,就是主张举贤任能。
诸葛亮在《便宜十六策》中说到举用贤能人才事关国家社稷安危,君主要学会任贤选能,远离奸佞之人。
诸葛亮的这一策略,对于他选拔大隋的贤臣有不小的助益。
同时,诸葛亮主张根据才能大小授予相应的官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诸葛亮认为依法治国,首先要制定和明确相关律法的内容,让社会有法可依。
诸葛亮反对无故大赦,认为无论是谁触犯法律都应予以相应处罚。
诸葛亮还秉持国事惟和理念,注重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政策,他身为大隋朝的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