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玄幻魔法>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212.第210章 贞观之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12.第210章 贞观之治(2 / 8)

以说,他们能够非常正确的分析形势,给李世民提出宝贵的意见。

“没错,三位帝王说的很对,李世民当时面对的正是这三种人。”

“面对复杂的局势,李世民如何让这三类出身不同的人为其所用?”

“在李世民登基后不久,他下令召见一位大臣,这位大臣正是玄武门事变中,坚定站在太子李建成一边,并为其出谋划策的魏征。”

“李世民严厉地质问魏征,为何要离间他们三兄弟。”

“魏征却神色自若地说,太子要是早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杀身大祸了。”

“大臣们都为魏征捏了一把汗,然而李世民却很欣赏魏征的率真,理解他的忠其所事。”

“不但不再追究旧怨,而且马上重用魏征。”

“感激于李世民的知遇之恩,魏征从此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李世民听取了魏征的建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于是贞观年间形成了兼听纳谏的良好风气。”

“除魏征外,当时经常进谏的大臣还有王珪、戴胄、马周、张玄素等人,以及他的妻子长孙皇后。”

“甚至在隋炀帝时以阿谀奉承、溜须拍马而闻名的封德彝,也有多次进谏的记录。”

“李世民在位二十多年,进谏的官员多达三十余人。”

“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达数十万言,皆切中时弊,对于改进朝政,帮助唐李世民施行正确的决策起到巨大的作用。”

李世民:朕身为帝王,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深刻的明白,帝王其实有欲望,是非常有可能危害国家的。

一个高高在上的帝王,要是不兼听纳谏,反而独裁专断,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那么必然会影响朝廷的决策,很有可能会导致决策的失误,严重的会让国家处于危险的境地。

历代那些听不进谏言的帝王已经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因此他必须积极吸取这些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他非常感激魏征的直言纳谏,让他能够时刻审视自己,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他之所以重用魏征,对魏征那么看重,积极采纳魏征的谏言。

全在于魏征懂得治国理论,懂得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了解社会的现状。

这样一个谏臣是站得高,看得远的。

魏征在治国方针方面的制定,在帮助他做一个英明君主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武装夺取皇权两个月后,这一天清晨,都城长安异常热闹,文武百官从四面八方涌向玄武门。”

“他们要来参加李世民亲自主持的题为‘自古理政得失’的辩论,力图找到一条实现天下大治的途径。”

“然而辩论一开始,便出现了针锋相对的两派意见。”

“然而,如何让百姓安定下来,进行大治呢?”

“李世民希望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李世民不禁自问,为何曾经繁荣富强的大隋王朝,不到四十年就土崩瓦解?”

“他总结隋炀帝灭亡的三大原因:一是大兴土木、广治宫室,二是搜罗美女、淫乐无度,三是东征西讨、穷兵黩武。”

“李世民惊叹于那些在隋朝盛世中创造奇迹的民众,在随后的战乱中,爆发了如此巨大的威力,让隋朝政权土崩瓦解。”

“这些让他对国与民、君与民的关系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

封德彝:实现天下大治,要继续实行高压政策。

他作为山东士族的代表,自然要为他们这些士族发声。

人心坏了,老百姓民心坏了,唯有实施高压政策才行。

在隋末的动荡之中,他们山东士族是受打击的对象。

现在他们好不容易站起来了,必须要反攻倒算。

魏征:大乱之后民心思治,就像一个人渴久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