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七年是大宋最舒服的一年。
四月份西夏和辽国相继派来使者,向大宋求和。
其中西夏愿意称臣纳贡,辽国则希望再次签订和平平等条约。
甚至还小心翼翼地祈求大宋将辽阳府归还给他们。
但显然如今的辽国已经没有资格再与大宋讨价还价,他们能稳住内部就不错了。
因为耶律宗真一败,最先搞事的就是蒙古草原的蒙兀,东北地区的渤海、女直、室韦等民族,内部动荡不安。
所以大宋严词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大声斥责了辽国的使者,把他们骂得狗血淋头,却不敢回嘴。
这一次大宋的诸多臣子们那是扬眉吐气,反观辽国使臣,一个个怒意上涌,忍气吞声。
不过大宋也没有继续落井下石。
析津一战,大宋抓获的伤兵、投降的辽人、以及战场上俘虏的士兵加起来有十余万之众。
对于汉籍辽国士兵,大宋采取了相对宽松的政策,将他们编为了地方厢军。其余蒙兀、渤海、女直、室韦等部落人,则是编为建设军团。
由这些厢军监督,让这些部落人原地参与幽州建设,参考大宋目前正在进行的大基建政策,四处挖水渠、修道路、垦田地。
而契丹民族的士兵则可以由辽国赎买回去,用金银铜、战马、牛羊、皮毛,一切资源和矿产都可以用来当赎金。
甚至连辽国大将萧孝穆,也允许他们赎走。
大宋这么做自然不是为了讨好辽人,而是不这么做辽国就得亡国了。
随着这次惨败,整个辽国的根基都被动摇。
由于赵骏阴险的军备竞赛战略,导致辽国大部分资源和产出都要用在军费开支上。
每年光要从大宋这個中间商手里买的硫磺就超过一百多万斤,铁器和青铜都要用来制作手榴弹和大炮,国内发展乏善可陈。
他们能够继续以武力镇压其余民族部落,除了靠强大的宿卫军以外,火器的存在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因素。
然而析津一战,他们不仅丢了辽国南京,同时也丢了辽国东京府,这个火器的重要生产基地。
受地缘影响,从日本买入的硫磺只能在辽阳府卸货,为了降低陆地成本,自然也就只能选择原地制造火药和火器。
结果大宋收复沈州的时候,直接把辽国的火器制造基地给一锅端,工匠和原材料全给收缴。
这下辽人就出了大问题。
火药的生产基地被捣毁,又失去了燕云和辽阳府,人口、经济、国力损失惨重,势必会遭到各民族的反扑。
毕竟辽朝九百余万人,契丹民族只占总人口的约八分之一,其他民族占八分之七。
所谓墙倒众人推,鼓破万人锤。
如果大宋置之不理,那么很有可能几十年后才会出现的金人灭辽的事情,就出现在当下了。
而辽国一灭亡,东北再出现一个由女直、蒙兀、渤海、室韦等人建立的统一政权对于大宋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现在大宋强盛,也对目前北方的经营暂时不感兴趣,但并不代表他们需要一个强邻。
所以帮忙维系辽国那一戳就破的政权统治,让他们继续内耗,处于混乱阶段,对大宋来说才是最好的结果。
此时辽国皇帝耶律宗真病重,老太师张俭原本在顺州,得知前方噩耗,同样是一下子病倒。
原本还能活到九十多岁的岁寿恐怕也接近油尽灯枯。
不过张俭毕竟是做了那么多年太师的人,虽然已经行将就木,可也不难明白宋国的想法,因此向耶律宗真进言。
耶律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