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tet_c">“略有所得!”
杜敩眼中闪过一丝自傲。
他们这些大儒,平日最是喜好研读四书五经。而对于科举这般人人都向往关注之事,他们自然也是更为上心。
就像是后世的高考一般,那些学校越好的老师,越是喜欢研究所有的高考试卷试题。
郭安一脸喜色的点了点头,“如此大事成矣!”
“嗯?”
朱棣与杜敩等人,都不由满脸惊诧。
郭安继续说道:“杜老先生,殿下,我北平府的举人腹中学识与南方那些举人相差并不大,智力也不会相差太多。
只是,因为我北方,像是杜老先生这般的大儒太少。
很多学子都得不到像杜老先生这般精通四书五经的大儒亲自教导,讲题,也不知科举试题的词语有何禁忌之处,甚至还有些对经义体的四段式不是太过熟练。”
这个时候,老朱的科举还是沿袭着宋元的经义文,还未演变成为八股文。
杜敩不由问道:“郭长史是想让老夫给今年的举人讲如何在会试中做题?”
明朝科举,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童试就是在自家的州县考试,考好了就是秀才。
乡试由省一级统考,只能由秀才考,由于在每年八月左右考,也名秋闱。
进入录取名额,就是举人,第一名是解元。
而每一个省份则是根据人口、财赋、物产这些,规定举人数目定额。
有些大省,可以有五六十,甚至一百。
有些小省,或是太过落后的,只有三四十个。
至于北平府,则是属于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不属于任何一省,但又有省级的规格。
顺德府、真定府、河间府、保定府……十数个府,都属于北平行都指挥使司。
因此,也有举人名额,为五十人。
至于会试,则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季二、三月考试,也可以长称为春闱。
会试由礼部主办,在京师贡院举行,由皇帝专门指派德高望重的官员主持。
被录取的学子则是贡士,也可以称为进士了,不过第一名叫会元。
而第四级别的考试,便是殿试。
由皇帝亲自主持,亲自参与阅卷。
这一次,只是由皇帝定名次,并不会淘汰贡士,只是会排列进士名单。
一甲,进士三名,赐进士及第,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至于人数,则是根据当时进士的人数,又或者老朱的需要。
比如,有时候的二甲进士出身十七人,三甲同进士只有一百人。
有时候,二甲进士直接来了一百零七人,三甲同进士则是三百六十二人。
反正,在老朱看来,科举选拔人才,主要是在治理天下,抚育黎民百姓,要求能办实事、做实务,需要多少就录取多少。
要不然,也不会直接从民间征调聪明正直、贤良方正的、儒士、孝廉、秀才、耆民等人入朝为官。
虽然这个时候,明朝的科举,还未形成固定思维的八股文取士。
但是,任何年代的考试,都是由人出试题,还是选自四书五经。
那么,必然就会有捷径可走。
郭安微微点头,“杜老所言正是,我想请杜老,还有书院内那些精读四书五经的博士,给书院内那些举人讲读四书五经。
并且,还请杜老按照宋元的科举之题,又或者明年科举,可能会出现的题目,来给那些举人出题,让他们按照科举的要求答题!”
杜敩眼睛一亮,精神一振,“郭长史是说押题?”
一旁,朱棣与道衍两人,也大感兴趣。
“正是押题!”郭安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