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大魏朝议。</br>庙堂的氛围却出现了些变化。</br>三公分别坐在群臣的首位,王肃精神奕奕,实现了三公梦的他,已经将王祥的事情抛掷之脑后,他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证明自己的三公之能。</br>当今的皇帝虽然但是好听劝,只要用心辅佐,还是有很大的希望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br>况且,自己还年轻啊!</br>王肃因为善经而被众人尊重,可实际上,他就比司马师大了十三岁。</br>六十多岁的年龄,放在这些大臣里,那还真的是相当年轻。</br>并非每个人都是钟会这样的猛人,三十岁就可以朝着三公级发动冲锋。</br>庙堂里的大臣那都是经过了层层磨砺后上来的,光是在地方上的资历,可能就有数十年,尤其是做到了这个顶层,六十岁都可以说还年轻。</br>正是当打之年。</br>王肃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抛开私人恩怨,曹髦绝对是一個很有能力的君王,而三国割据的局面也拖延了很久,若是能在自己的手里完成大一统的壮举,辅佐皇帝开辟一个盛世,那王祥还敢来踩着自己上位?自己一句话就可以让他遗臭万年了!</br>就如王肃所说的,这是个私心较重的人,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他选择努力进步,不跟群臣厮混在一起。</br>坐在他面前的诸葛诞,看起来就更是硬气了。</br>这位最在乎颜面的太尉,此刻是被气的够呛。</br>老夫刚来庙堂,你们就纵火烧粮仓是吧??</br>这么不将老夫放在眼里?</br>他心里同样憋了股怒火。</br>而群臣这里就更不用说了,皇帝这些时日里的政策,在他们看来简直就是倒行逆施。</br>他们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来挽救大魏天下,勿要让其坏在了奸贼的手里。</br>群臣的忍耐大概已经达到了一个限度,他们已经做好了发难的准备,这顿时改变了朝议的氛围。</br>曹髦很平静的看着他们,哪怕情况已经恶劣到了这个地步,曹髦也没有过多的愤怒,他很是冷静的分析着如今的局面。</br>当今朝中的几个派系,曹髦看的是明明白白。</br>世家联盟在被痛打了一顿之后,再次缓缓凝聚,这依旧是一股相当可怕的力量。</br>天下的官员皆出大族啊,哪怕是偶尔有几个王经这样的贫困户,那人家也是大族的门生,王经就是被崔氏所提拔的。</br>没办法,书在人家的手里,你寒门庶民想要当官,你得去读书啊,那你不投靠世家,你还想从哪里获取知识??</br>文皇帝其实一直都在致力于大魏的教育事业。</br>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大魏文皇帝虽然做出了很多糊涂事,但是也不能说对社稷完全没有贡献。</br>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年恢复了洛阳的太学,设博士十九人,广纳天下的贤才来就读。</br>太学生在曹髦时期已经达到了两千多人的规模。</br>当初曹丕按着汉制设五经策试之法,通过考试的可补掌故,太子舍人,郎中等职位。</br>这在一定程度上淘汰掉了那些酒囊饭袋,为魏国君王们提供了人才来源,同时,曹丕在各地推行儒学,设立庠序,高呼:以太学治天下,以庠序教城邑!</br>大魏不当人的虽然不少,但是真正有才能的人也非常多,尤其是对比吴国蜀国来说,人才根本就没有中断过,教育机构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br>可无论是太学,还是各地的庠序,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