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力只能使八分力,务必让大明胜的风风风光光。
光开始,他们的确是这样打的。
只是还没多久,他们就显吃力了。
他们要输给大明没问题,但其他受邀大明参演的国家都看着呢,即便要输也不能输在他们之前。
数国相互较量下,本来要使的八分力不知不觉使出了十分。
可即便如此,他们仍难奈大明半分。
在大明强大的实力之前,他们就像是被壮汉提熘在手里的孩童,根本没有丝毫的招架之力。
他们费尽心力,从八分到十分,又从十分到十分,最后还是被打灰头土脸。
这不过只是演练。
他们敢保证,要是真在战场碰到大明的宝船,他们这些人全都得扔海里喂鱼。
衣着不同数人像霜打的茄子,满身颓然之色出现在奉天殿。
恭敬,胆颤,小心。
一场演练已经打出大明的威风,老朱便没再继续往下打压。
强大的实力面前,何必再浪费口舌。
老朱先对这些国家能接大明邀请参加演练检验宝船的性能表示感谢,之后安排户部给予写实质性的奖励,最后又安排礼部设宴款待。
打发走这些人,又商议了出海事宜,定下来随船出海的礼官一百三十八人。
经过训练的水军一万人,数十积攒军功的勋贵子弟,还有数千儒生,数册各类儒家典籍刊印本。
至于出海携带的货物,那就不是文武大臣能做主的了。
富明实业勒紧裤腰带,打造出了天下最强的宝船,肯定先要得回了本的。
晚上,朱允熥代表老朱出席酒宴,喝了这些人敬来的几杯酒后,便和朱棣二人去了乾清宫。
演练虽然取胜了,但朱棣感慨颇多。
“父皇!”
“大明禁海之令实行快三十年,水军的行动只限于运河,打过的不过只是些水匪,这不管是相较于水中觅食的沿海诸国,还是在水里少杀抢掠的倭寇都逊色太多了。”
“儿臣以为宝船虽强,但宝船一旦出海大明仍会面临远水难解近火的窘势,大明的开海之策要想长久实行,必须得强大水军力量。”
“东南海疆的广袤,各种疑难问题都远胜陆路边关,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力量作为支撑,大明越是富庶越会成为海外诸国的大肥羊。”
对于海禁的包容,朱棣比老朱强很多。
老朱不是没有雄心壮志,只不过之前大明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实在是太多了,完全没办法分出多余的精力再解决海上问题。
“你有啥想法?”
对朱棣的建议老朱不置可否,而是转头望向了朱允熥。
朱允熥从后世而来,深知海洋贸易对国家壮大的优势,当即对朱棣的建议表示了赞成。
“四叔说的对!”
“海贸是大明壮大的希望,而一支强大海军则是支撑大明壮大的根基,将来各国的较量必然会在海上。”
“大明有必要抓住这一机遇,先组建一支战无不胜的水军力量,唯只有如此,大明才有希望世代立于不败之地。”
“建造宝船的工匠还留了一批下来,可以在训练水军的同时,再利用这些工匠建造出能堪比宝船的战船来。”
既然宝船能有先于当下造船技术这么多的优势,这一优势当然要配备于水军力量的。
顿了一下,朱允熥这才道:“只是为了造宝船,无论富民实业还是朝廷户部都耗损实在太大了,很难以造宝船的速度配备起战船。”
一支强大的水军没有数千战船所不能及,即便有足够的金银支撑,全部配备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对朱允熥摆出的实际难题,老朱没有过多表情,问道:“若要训练水军需有人统领,谁谁又能担当此重任?”
这次,朱棣没再自告奋勇。
他授封燕王镇守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