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从陈家出来后,便找了被陈家拒绝收购的商贾们。
当然不是为收货。
他们手里的那些货跟粑粑差不多,谁沾谁倒霉。
范大水还没傻到为和陈家斗气,而干这种伤及自身的事情。
他找那些商贾,只是为拓宽合作渠道。
本着多条朋友多条路的原则,这些商贾对范大水的相邀全然欣然赴约。
在酒桌上,众人谈及积压货物一事,难免会对陈家不收他们的抱怨几句。
范大水对之康慨表示,两淮商会会对此予以力所能及的帮扶。
这些人吃一堑长一智,有人提出是否拟个协议,范大水顾左右而言他始终没能答应。
生意场所摸爬滚打这么多年,范大水的推脱之意他们又哪能看不出来。
只不过,范大水无论是虚伪还是啥,将来就不见得一定没有合作的可能。
对之,没必要撕破脸。
一顿酒宴虽各怀心思,但至少表面挺和气。
而与此同时,朱允熥也面见了老朱。
在老朱翻看的纸质资料中时,朱允熥已对最后结果做了解释。
“皇爷爷,综合多种方案所虑,以抽解征税是目前最合适的办法。”
都有哪些执行方案,这样的利弊又是啥。
在朱允熥呈交的资料中都有清楚的写明,而给出这样意见的依据又是啥,全都用数据清清楚楚的标明。
另外,每种货物收税多少,哪些属禁榷之物,全都是确切数据之下清晰建议。
最后,在这份资料中,朱允熥又预估了开海之后朝廷年税的增收。
朱标从老朱手里接过资料,翻阅到最后之后,道:“开海后税收可增一千万两?”
这个数字并非信口开河,那是综合有能力出海商贾的实力给出的结论。
全都有数据支撑的,根本容不得不信。
“这是保守估计。”
“另外,还不算朝廷下西洋的船只。”
“若是大胆一些的话,这数字应该是在四千万两往上,比大明全年的税收还能多上一点。”
“江南本就富庶,很多人除了纸醉金迷外,都会把手里的余钱放在仓库里发霉。”
“有了流通的机会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让这些钱鸡生蛋蛋生鸡的。”
“这次严查海禁后,出海的紧俏物一下积压了那么多,和富明实业机器投入提升产量的关系根本就不大。”
“主要原因还在与,往日这些货物总能想办法出海,勐然一下子出不去自然也就造成了现在的这种积压。”
说着,朱允熥顿了一下,又道:“其实勐然缉查海禁,对重开市舶司是有很大好处的。”
“要是突然一下提出重开,势必会有一大批人反对的,而之所以要反对,不过是因江南商贾想要垄断海外贸易罢了。”
“要是朝廷开了海,不仅没办法垄断,而且还得向朝廷交税,肯定不会答应的。”
“现在若不把这些捋顺,等将来怕会难上加难的。”
朱瞻基因欲重下西洋,正当壮年突然英年早逝。
之后,朱祁镇依旧是如此。
再之后,刘大夏为杜绝后世之君再下西洋的念头,一把火烧了郑和的航海图。
虽有些阴谋论,但那些文官反对下西洋那是不争的事实。
遍观明朝史书,无不是说下西洋如何劳民伤财,但永乐一朝朱棣又是修《永乐大典,又是五征漠北的。
要是下西洋再只是劳民伤财,那为何大明没就此分崩离析,反倒还成就了永乐盛世。
一些事情的真相,不是几句谎言就能掩盖的了的。
既然有利可图,那些文臣为何还要那么反对,究其原因之一,不就是不愿朝廷和他们争利而已。
现今在老朱的弹压之下,那些文官还都不敢露头的呢。
只有现在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