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他没有让大明朝政继续败坏下去,至少他终究是稳住了这个大明王朝啊!”
济之一直都没有开口。
事实上,对于那位内阁首辅刘健,他还是十分尊敬的,所以并不好开口。
马文升身为吏部尚书,执掌吏部多年的天官大人,又是五朝元老,他自然敢指责点评内阁首辅刘健,可是济之不行。
“所以,汤昊这第二步,也没成功!”
“接下来就开始了第三步,倭国正使足利义维亲自请求大明出兵,还用上了大义之名!”
“这一次,哪怕是文臣缙绅也没办法反对了,因为大义名分摆在那里,大明身为天朝上国,不能置藩属国于不顾,更何况人家都已经求上门来了,所以不管怎么样,都是要派人过去看看的。”
“甚至为了促成此事成功,汤侯和那倭国正使还搞出了一个藏银上亿的石见银矿,不知牵动了多少文臣缙绅的那颗私心,因此最后于公于私,大明都要派人去倭国看看,去查证一番!”
“只是因为老夫和刘希贤的压制,最后此事被定义为了天使调解,而不是出兵远征,人数上面有了一定限制,也不会给汤侯亲自统兵出战的机会,看起来他汤昊好像什么目的都没有达成……”
“济之,真是这样吗?”
马文升看向对面稍显年轻的官员,济之听后陷入了沉思。
“不是!”
“汤侯的目的已经达成了!”
济之冷静开口道:“从一开始,他的目的,就不是出兵倭国,因为他心中清楚,文臣缙绅绝对不会同意!”
“因此,汤侯最先就提出一个个无礼要求,引来文臣缙绅的激烈反对,最后却是将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些要求,从而达到了他的目的。”
“比如出兵,哪怕人数有限制,有一两千战兵同样是出兵,这一两千战兵去了倭国之后,会做什么能做什么,文臣缙绅不会知道,唯独只有汤侯与……陛下知道,所以他们目的达成了!”
“比如水师,汤侯知道文臣缙绅绝不会同意倾泻资源给水师,想必他心中也清楚以目前大明的国力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兜兜转转到最后,他顺势提出修缮维护那些战船,而文臣缙绅也没有反对,毕竟他们想的是如若倭国真有那么一座藏银过亿的巨型银矿,到时候肯定需要战船去把银子运回来,所以汤侯的这条提议也顺势通过了!”
听完这些话,马文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此子不愧是他最看重的贤才干吏,这份智计与才干,足以成为他马文升的接班人,做下一任的吏部尚书,天官大人!
“事实上,今日廷议的赢家,不是文臣缙绅,而是汤侯与皇帝陛下!”
济之话音一落,门口却突然响起了一阵掌声。
“济之啊济之,你果真有宰辅之才!”
听到这个声音,马文升脸色瞬间冷了下去。
而济之则是急忙起身,躬身向来人行礼。
“下官王鏊,见过元辅大人!”
王鏊,字济之,南直隶苏州人士,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八岁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随父北上入京师,习业于国子监,其文一出,国子监诸生就争相传颂,侍郎叶盛、提学御史陈选感到惊奇,称他为“天下士”。
成化十年,王鏊乡试取得第一名“解元”,成化十一年,在礼部会试又取得第一名“会元”,殿试一甲第三名,被授为翰林编修,一时盛名天下。
正德元年,王鏊守父丧制结束,经天官马文升举荐,被起用为吏部左侍郎。
因马文升年龄太大且耳朵不好使,眼睛也迷糊了,因此吏部事务大多出自王鏊之手。
他,是马文升选定的接班人,下一任天官大人!
“免礼!”刘健上前扶起了王鏊,随即温声道:“济之,在这吏部干着可习惯?”
“那李东阳长期告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