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徽在门下省任职已经近二十天的时间。在最初的紧张和新奇之后,一切迅速进入正轨,李徽很好的适应了新角色。
事实上,适应新职位并不难,作为四位给事中之一,李徽要做的便是作为谢安和另一位侍中王坦之的随身官员,进行一些事务性的工作以及包括但不限于,话,接受问询,传递命令,甚至端茶倒水等职责。
大多数时间,李徽都是跟随在谢安右,在谢安宽阔豪华的公房外的小公房里。但其实,徽倒是更愿意跟在王坦之身边做事。
王坦之出身太原王氏,也是大晋郡望之族。在大晋,或许人们对琅琊王氏更为看重,但是太原王氏却绝非可以忽视的高门大族。
只需提一个人的名字,便可知太原王氏的渊源有多么久远,名望有多么高隆。汉末董卓当政时,大汉司空王允是他的死对头。送出貂蝉,离间董卓吕父子的便是王允。而这位王允是太原王氏的先祖。
大晋立国之,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人物涌现,但是太原王氏一族一直没有远离朝堂,一直在权力集团之中。王坦之的父亲王述一直是坚定的限制桓氏权力的一派,当年和庾氏一起阻止桓温迁都之议而脱颖而出。官至尚书令之职。太原王氏再一次回到了权力的中心。
王述病故之后,王坦之袭父爵位,年间称为门下省侍,朝中中坚力量。
王坦之可不是完全靠着祖荫上位的无能之人,他弱冠之年便已经名满天下。和如今的大司马参军郗超齐名。世人有句俗语叫做‘盛德绝伦郗嘉,度’,这王文度便是王坦之。由此可见一斑。
相较于性格而言,王坦之比谢安要随和的多,对下属官员也更有耐心,更和蔼。但这不是李徽愿意在他身边做事的原因。主要的原因是,王坦之更务实做事,更勤奋。
跟在谢安身边的时候,仿佛岁月静好,整个门下省都没。安天天不是喝茶闲聊,便是下棋闲逛,日子过的优哉游哉。
但一旦跟在王坦之身边的时候,便会连轴转,总是忙忙碌碌,有大量的事要做,根本不得空闲。
李徽当然不是自虐,非要喜欢忙碌。但对于一个官场新手,又急切的想要知道大晋朝的各种事务的运作和情形的人来说,大量参与朝廷事务显然是最快的。量的经手和目睹各种事务,才能让李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和了解环境,并且洞悉大晋朝朝廷里的各种秘密。无论是事务性的琐碎工作,还是旁听记录一些重要事务的处置过程,对李徽而言都是受益匪浅飞速成长的过程。
谢安和王坦之两人简直是两个行事风格的极端。谢安每天大量的时间都处在闲暇的状态,而王坦之则是忙的一时不停。
当然了,年纪上来说,王坦之只有四十出头,而谢安已经五十多了,理当王坦之多分担一些。但更多的还是因为两人行事风格的差异。王坦之显然更加的勤奋实干一些。
不过李徽也看的出,谢安显然是门下省的主心骨。他虽然不太管事,但是王坦之每遇重要之事都会去征求谢安的意见。往往愁眉苦脸走进谢安公房的王坦之,出来的时候便神情轻松之极。那显然是谢安给了他解决难题的办法或者建议。
门下省两位主官这种关系,倒是让李徽觉得很新奇。李徽有事在想,这或许便是最有效的最合适的搭配吧。也正因如此,门下省中的风气不错,倒是个能做事的衙门。
二十余天时间里,李徽像个干的海绵,拼命吸取水分。让自己在新职位上变得更充和熟练,也变得更从容。一开始的时候,李徽笨拙谨慎,无法独立完任何一桩事务。但半个月时间一过,李徽便已经迅速的适应了职责,并且可以独立的处理事务,协助上官完成工了。
对李徽而言,这种转变的过程其实不难。有了王坦之的宽容,有他自己主动观察和学,氛围的积极风气,李徽很快便变得如鱼得水起来。
七月中,李徽家中的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