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与韩信,但人才这种东西,就是怎么着都不嫌多的,毕竟活计永远都做不完,没有足足的人手怎么行?
【再结合一下《封建制》的产生背景,我们就更能看出,郡县制的优势了。】
李世民有种不好的预感:“什,什么背景?”不会是他想的那样吧?
嬴棠露出一点同情之色:“您觉得呢?”
【唐后期藩镇割据严重,地方势力一直鼓吹分封制,想为自己夺权制造舆论。以王伾、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为核心的革新派,有心要改变中唐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局面。】②
他每说一个弊端,李世民的心口就中一箭。
“那,那柳宗元他们,最后胜利了吗?”李世民怀着一丝希冀,问。
【去永州了。《封建论》就是那时候写的。】
提前知道了自己被贬的柳宗元:“???”
猜到了自己下场也不咋地的刘禹锡:“……”
救大命!
李世民两眼一黑。
“陛下!”几个近臣纷纷围拢上去,生怕李世民撅过去。
刘彻没心没肺地笑了:“哈哈哈哈哈他大唐要裂!怎么办呢,可怎么办呢?小二郎的心脏受不住哟~”
卫青欲言又止。
他真的很想提醒一下刘彻——真的不要再幸灾乐祸了,咱大汉还不知道是怎么亡的啊喂!你现在把周围人全嘲笑了一圈,等讲到大汉那趴的时候就是咱一对多啊我的陛下!
“太宗陛下您不要难过,具体情况我会在大唐篇讲的,您们还是有阻止悲剧的机会的!”嬴棠挥了挥拳头,做了个“加油”的姿势。
李世民摆摆手,示意他继续。
【正如武王所说,分封制和郡县制,不一定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制度好不好,不是看它本身,而是看它符不符合当下的形势、看统治者怎么平衡管理。商周初年,分封制确实是最有利于局势稳定的制度。汉初要实现和平过渡,所以采用了折中的“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时期,郡国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七国之乱由此产生。】
“噗——”吃瓜吃到自家身上,刘邦一口酒直接喷了出来,“啥玩意儿七国之乱?景帝时期离乃公这儿多久啊?”
【不到五十年吧。别慌,很快被平息了。】
刘邦松了口气:“那后人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边就要提到“千古第一阳谋”,推恩令了。汉武帝深知削藩不可操之过急,于是采用了委婉的方式,准许诸侯国,除了嫡长子以外的其他王子,也能得到封地。打个比方,就相当于一块饼,原本是一整块全给嫡长子,但是武帝陛下开恩了,准当爹的把这块饼切开分给其他孩子,这样大家都有饼吃了,开心不?】
诸侯王和嫡长子们:并不开心!
其他王子:挺好!
【但是我们今天的重点不是推恩令。继续讲秦制。】
本来已经挺直了腰杆等夸夸的刘彻:“……”
【从秦当时的形势看,分封制和郡县制哪个更合适呢?我们不妨把目光放在其他六国上。】
六国:好好好,又用我们来突出你嬴秦有多么多么伟大了,是吧?
嬴棠才不管他们死活,自顾自地讲:
【都知道商鞅变法让原本衰弱的秦国迅速强大了起来。那么其他国家呢?难道他们就没有想要革除弊端、富国强兵的有识之士吗?有的哇!有过成效吗?也有!但最后的结局呢?魏国老贵族害怕自己的地位遭到动摇,于是对人才百般排挤,造成了魏国人才大量流失,喜提“大秦人才输送基地”的美名;吴起在楚悼王去世之后为楚贵族所杀。
也就是说,只要资源还在大贵族手中世袭传递,变法的火焰烧得再怎么旺盛,都早晚会被浇熄。而秦国呢?它是官僚制度,官位不世袭。所以哪怕是权倾朝野的相国,只要死了,权力就会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