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然此内讧不一定能助我军一举夺下长安城。</br>臣以为为万安计,大将军何不等我军拿下长安后再分兵袭取潼关呢?”</br>在黄权看来,眼下的战局明显是汉军占优不错。</br>但长安城坚池厚冠于天下,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br>也许长安城内的敌军人数不多,但长安城内的百姓可是有数十万。</br>难免曹彰来日不会动员城内的百姓一同守城。</br>考虑到这种情况,近十万汉军攻打长安城都尚嫌不足,更何况还要继续分兵削弱己方兵力呢。</br>黄权既是规劝,也是不解。</br>但面对黄权的规劝,糜旸的态度却很坚定。</br>“按孤做的就好。”</br>说完这句话后,糜旸又出言说道:</br>“让魏延率军准备好。</br>长安内乱,快则今日,慢则两日可能就会发生。</br>敌人内乱,我军若不趁势攫取一些果实怎么可以呢?”</br>吩咐好这件事后,糜旸便负手离开了黄权的身前。</br>在糜旸离开后,黄权不由得叹了一口气。</br>黄权的叹气被身旁的还是少年的黄崇所注意到。</br>黄崇是黄权的长子,今年年初黄权从成都随刘备亲征时,为了好好培养他的长子,他特地将黄崇带在了身边。</br>而在当世将至亲的人带在身边亲自调教,乃是一件很普遍的事。</br>因此方才糜旸看到黄权身后的黄崇时,并未下令让黄崇退下。</br>相反的他对黄权的这个儿子,还怪有好感的呢。</br>黄崇见黄权叹息,他不免关心地问道:</br>“父亲可是因大将军不听劝谏而苦恼?”</br>黄崇因年纪尚小,语气中还带着一些少年人特有的稚嫩。</br>而黄权也是没想到,一向循规蹈矩的黄崇会突然在这时发言。</br>黄权意外地看向黄崇问道:“你觉得大将军方才的命令是否有不妥之处呢?”</br>面对父亲的询问,黄崇果断摇了摇头。</br>他年纪尚轻,涉事也不多,怎敢妄评糜旸的命令。</br>可在摇头后,黄崇却对着黄权一拜言道:“孩儿不懂世事,不知大将军为何如此在意潼关。</br>但孩儿见过许多世事,孩儿知道自建安以来,大将军的决断都无出错过。”</br>说这番话时,黄崇的脸上浮现起对糜旸浓厚的崇拜之色。</br>莫说黄崇,他这一辈的人,都对糜旸有种近乎狂热的崇拜。</br>听到黄崇的话后,黄权不由得大笑起来。</br>他不是在笑黄崇,他是在笑自己。</br>笑自己有时候竟还没一个少年郎看的明白。</br>“为父有时候真的觉得,是大将军在以一己之力,将今汉推到了如今的高度。”</br>“你年岁也不小了,这次就随姜校尉一同出征吧。”</br>说完这句话后,黄权摇头晃脑般带着黄崇离开了。</br>拿下潼关后,下一步是不是就是洛阳了呢?</br>咱的这位大将军,心可真大呀!</br>两位使者由于心中的惊愕,以最快的速度返回了长安城内。</br>回到长安城内后,两位使者几乎是一路疾跑的来到曹彰身前。</br>在看到曹彰的第一眼,那位曹彰的心腹就心急的惊呼道:</br>“殿下,张郃果真是糜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