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身体着想,诸葛亮是不会坐视刘备这个危险的想法成真的。
而面对诸葛亮的劝阻,哪怕刘备多么想南征,他最后也只能遗憾的放弃了这个想法。
想起昨夜诸葛亮充满关怀担忧的劝阻,刘备心有遗憾的同时,嘴角亦下意识地流露出一些笑意。
诸葛亮将他视作君父,那么身为君父的他,哪怕染病在身,也要提前为诸葛亮考虑好一切。
这便是如今糜威在他面前禀报的缘由。
其实按常理来说,哪怕刘备因身体原因不能视事,那么身为帝王的他,也应该暗中派出心腹监视着诸葛亮的一举一动。
防人之心不可无嘛,特别是对一个帝王来说。
但刘备却并没有这么做。
汉家四百年,是有着如绣衣使者那般直属天子的监察人员的。
刘备没有让人暗中监视诸葛亮,不是他没有人去做这种事,而是他觉得没必要。
一方面刘备对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另一方面刘备对自己也有着十足的自信。
作为以仁义着称的开国君主的他,根本就不需要搞一些阴诡的手段来对付大臣。
因为只要他想,朝廷上下数百员官员,随时都可以成为他的绣衣使者。
只要他出现在大臣面前,那么他依然是大汉中那个说一不二的帝王,他在大汉的地位,无人可以动摇。
随着时间的推移,糜威口中的禀报已经结束。
这时刘备心中已然知道了诸葛亮的一切布置。
在知道这一点后,刘备抱着染病之躯,在脑海中不断思索着诸葛亮的布置有无疏漏之处。
染病之人,最忌耗费心神,只是刘备还是忍不住为下一代筹谋。
就在刘备在脑中不断思虑的时候,殿外的小黄门来报,说是丞相诸葛亮求见。
诸葛亮在朝会结束后会前来拜见自己,这一点早在刘备的意料之中。
在为人臣的本分上,诸葛亮一直做得很好。
正好刘备也有些话想跟诸葛亮说,于是他便命人将诸葛亮召进来,并且他让糜威先行告退。
在刘备的命令下糜威朝着殿外退去,在半路上他与诸葛亮正好相遇。
看着对自己行礼的糜威,诸葛亮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他为何在此。
明白之后,诸葛亮的脸上流露无奈之色。
诸葛亮加快了脚下的速度来到刘备身前对他一拜,在对刘备行礼之后,诸葛亮对刘备劝道:
“陛下不可思虑过甚。”
昨夜诸葛亮拜见刘备之时,本可以提前将他南征的布置告知刘备,但他没有这么做,担心的便是刘备会因此而劳神。
没想到今日刘备还是忍不住,召来糜威询问朝会上发生的一切。
对于诸葛亮的劝谏,刘备有些不以为然。
但他不想在这一点上过多纠缠,否则以诸葛亮的性格,肯定又要滔滔不绝的劝谏他。
刘备只是问诸葛亮道:“卿准备何时出征?”
面对刘备的询问,诸葛亮恭敬答道:“五日之后。”
听到诸葛亮的回答后,刘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本来五日的时间,是不足以完成一场战前准备的,但之前刘备与诸葛亮为了防备南中,曾在益南诸郡都留有一部分兵马。
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需要调集大军来成都,他只需要率领一部分大军一路南下不断汇合各郡大军,等到达南中之日自然麾下就会有一支数量不低的大军。
这种出兵方式,亦能大大减少路上军粮的损耗。
在知道诸葛亮具体的出兵日期后,刘备沉默了一会,随后他便对着诸葛亮告戒道:
“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卿宜慎之。”
听到刘备的告戒后,诸葛亮面色一正,躬身领命。
而在告戒完诸葛亮这一点后,感觉没有其他方面可以嘱咐诸葛亮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