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地可以供给边军四百万石左右?”
“差不多是这个情况……”郭资点头,朱高煦也继续道:
“当下维持甘肃、陕西、山西、北平、大宁等边军,日常口粮耗费几何?”
郭资还在思考,旁边的夏原吉却不假思索道:
“北边边军合计三十个卫,北边各都司腹地兵马算上渤海和辽东则是二十四个卫,合计五十四个卫,三十万二千四百兵马。”
“在腹地的二十四个卫还好说,基本可以在驻地购买粮食,耗费最多八十万石。”
“最大的问题,是驻扎在边塞的三十个边军卫,虽然只有十六万八千人,可算上路上的损耗,每人每年平均却需要消耗十二石,每年基本需要起运二百万石才能满足他们的口粮。”
“不过除了需要保障他们,他们的亲眷也需要保障,他们的亲眷大约在五十万人左右,每年每年消耗稍低,却也需要十石,算上边军消耗,合计七百万石。”
夏原吉说完了全部,朱高煦颔首,对当前的情况十分满意。
当下明军对蒙古人已经形成了碾压,相比较历史上动辄六七十万军队的九边,大明即便把北方沿边都司兵马全部算上,也不过才三十万二千四百余兵马。
六七十万军队的九边,身后便是三四百万的家眷,他们每年消耗的粮食是数以千万计的,而当下的十六万边军及其家眷却只需要七百万石。
武器更迭和战力让明军可以用少量军队驻守北方边塞,所消耗的粮食也就呈几何的下降。
七百万边军粮食,光东北就能满足四百万石,北平、山西、陕西、甘肃就更不用说了。
朱高煦算了算,正统年间以后的九边军费支出,基本占据大明财政的五成,而当下不足两成。
一旦火车可以运行,那这个比例还会下降,因为物资的损耗会大大降低。
“以朝廷现在的情况,只需要一百个募兵卫,五十六万人,就足够维持疆域。”
“因此,臣建议殿下可以酌情裁军,减轻军费支出……”
和朱高煦走近了,夏原吉的词汇也开始偏向朱高煦。
对于他的建议,朱高煦也在考虑。
“原两京十三都司的屯田卫都需要裁撤,除了边疆都司外,其余卫所只需要维持三个卫就足够,除两京外九个都司只需要二十七个卫。”
“两京则是以上直二十六卫的方式,南北直隶各置八个卫,京城各置五个卫。”
“渤海和辽东、四川可以四个卫,大宁和甘肃、陕西、山西五个卫,交趾八个卫,云南十个卫,乌斯藏两个卫,海外的四个宣慰司各置两个卫。”
“除此之外,再加上海军十七卫四所,合计一百三十卫四所,约七十三万兵马。”
朱高煦说出自己的想法,夏原吉却皱眉道:“若是如此,那每年军饷便高达一千四百六十万贯,算上兵马吃喝,便不低于二千万贯,占据朝廷财政六成……”
夏原吉想把军费控制在总财政五成以下,因此朱高煦的建议显然超出了他的预算。
“东洋贸易建立起来后,每年能从东洋获取的金银价值不会低于五百万贯,你可以把这个加上去。”
“五百万贯?”夏原吉紧皱眉头,但又摇摇头道:
“即便有五百万贯的金银流入,但这样下去二三十年后,国内钱荒就会结束,届时涌入的黄金白银只会成为负担。”
“你忘记算人口增长了。”朱高煦打断夏原吉,并继续说道:
“黄金白银涌入确实会造成通货膨胀,以朝廷当下钱荒的局面,不过二十年就能陷入平稳。”
“届时涌入的黄金白银,必然会成为朝廷的负担。”
“可如果朝廷每年增长人口都在二百万以上,那这些黄金白银就不是负担,而是用来维持经济市场所需的货币。”
历史上西班牙等国家确实因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