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可用于发放百姓。”朱高煦回答解缙的询问,并继续说道:</br>“府州县衙举工程而百姓做工,朝廷发放铜钱为工钱,百姓以工钱买卖粮食,损耗由百姓承担。”</br>粮食运输损耗是个什么事情,朱高煦可比解缙清楚。</br>除了西南、西北等道路艰难的地区,大部分地区的运输只要不是距离太远,那损耗都不会超过粮食本身的重量。</br>以山东之粮存于山东,用于百姓,对于百姓来说不过就是几十里的距离,这损耗也不过是一顿饭的事情。</br>损耗的存在,无非就是为那群官员胥吏的贪墨找了个借口罢了。</br>“若是如此,那敢问殿下,朝廷还留有徭役有何用?”</br>解缙表面一副求解的良善表情,心里却在给朱高煦挖坑,但朱高煦并不上当:“徭役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br>废除徭役的后果是什么,没人能预判,但朱高煦也选择保留,但具体动不动用徭役则是由朝廷说了算。</br>只要朝廷不发徭役,那徭役就不存在,所以对于天下各地府州县衙能否发徭役,朱高煦准备做出严苛的限制,所有徭役都得经过皇帝同意才行。</br>“既然如此,那臣无异议……”</br>解缙十分无奈,现在朱高煦有兵有人还有钱,所能动用的资源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比的。</br>朱高煦没有直接对全国实施行政,而是单一对山东一地实行,这说明他清楚他手里的牌放到全国就不够看了。</br>倒是将它们集中一处用在一省之地时,即便庙堂反对,却也无法阻止。</br>解缙不甘退下,但杨士奇却突然站出来作揖询问:“臣请问殿下,如此多的胥吏,是要在山东募集,还是在天下募集?”</br>“胥吏一事我已经有了安排,这件事便不用杨学士操心了。”朱高煦没有正面回答杨士奇,但杨士奇却已经大概猜到了朱高煦调动的是什么地方的胥吏。</br>解缙之前提过,东宫在辽东开办官学之广,几乎囊括了全辽百姓。</br>这样的想法,绝不是突发奇想就能出现的,联合朱高煦过去两年不断从关外调动数千官员胥吏来看,恐怕朱高煦在渤海时,就已经开始有意培养自己的门生了。</br>仔细联想过后,杨士奇才感受到朱高煦的可怕。</br>辽东的官学是五年制,如果渤海也是如此,那说明朱高煦早在洪武二十八、九年就已经开始培养门生,那时的他不过是一个渤海郡王。</br>这岂不是说,他早就料到了朱允炆会削藩,而他也早就准备谋逆,所以才会花费那么大资源去培养这群学子……</br>杨士奇退回了位置上,不再发言。</br>见他与解缙都不开口,胡广与胡俨也不说话了。</br>“既然无异议,那就以山东为试点,执行新政吧。”</br>朱棣看着朱高煦怼回解缙、李至刚等人的场景,心里不免畅快。</br>和文人玩嘴皮子、笔杆子是他最不愿意干的事情,他更愿意用纪纲来解决这群人。</br>想到这里,朱棣也沉了眸子,看向了一直没有发言的一名官员。</br>那人似乎感受到了朱棣的目光,抬头确定过后才站出来作揖道:</br>“陛下,臣左都御史陈瑛弹劾刑部尚书雒佥,左佥都御史俞士吉,大理寺少卿袁复,御史车舒贪婪暴虐,结党营私,隐匿庄田,欺诈百姓,蒙骗圣听……”</br>“荒唐!”</br>陈瑛突然的弹劾让群臣都感到了诧异,而被弹劾对象之一的刑部尚书雒佥更是当场反驳。&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