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严整队伍,当先破敌者,不慢功无过者,或出哨杀退敌人得其声息者,或随军殿后者,皆为头功,升一级。”</br>“中途养病或罢软不能入伍随军给杂役者,皆为次功不升。”</br>“凡有大功劳者,由朕钦定功劳爵位,礼部公示天下。”</br>“臣领旨!”李至刚不卑不亢领旨,朱棣见状也转身返回了鸡鸣寺内。</br>不多时,他在群臣的簇拥下住进了紫禁城,李至刚也开始着手安排其登基事宜。</br>与此同时,朱高煦也在忙碌各种事宜,尤其是对天下兵马的收权。</br>西北的宋晟在朱棣的圣旨传达后,很快放下了手中军务,往京城而来。</br>他一动身,便代表西北四四衙门投诚,天下只剩下了滇西和川南的沐春、瞿能两部。</br>瞿能还未抵达叙州就被告知朱允炆自焚,因此他率领手下万余西川兵在叙州等待了大半个月,眼看朱棣都快即位了,他才上表了奏疏,并率兵返回了四川行都司,镇压当地干扰矿场工作的啰啰们。</br>相比较他,沐春的态度则是让人难以捉摸些。</br>只是傅氏三兄弟和王家父子三人都投靠了,仅凭他手中五万人根本翻不起风浪,因此便只能上表奏疏投诚,调转兵锋继续对刀干孟动手。</br>没了朱允炆这个顾虑,傅氏三兄弟也没再阻碍他,反而配合了起来。</br>在他们的配合下,刀干孟被平也只是时间问题,麓川将会在刀干孟的消失后分裂。</br>一时间,天下四方兵马的兵权都通过朱高煦或者朱棣的名义收回,除了地方上五个就藩藩王的十五个护卫外,天下兵权已经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br>唯一还剩一件事情,便是年号的问题。</br>“群臣给俺选了一个永清的年号,不过俺不喜欢,太清净了。”</br>武英殿里,朱棣坐在那把朱元璋、朱允炆坐过的龙椅上,对着眼前的朱高煦愁眉苦脸。</br>“那父亲喜欢什么?”朱高煦轻笑,他已经猜到朱棣要说什么了。</br>“俺喜欢永乐,希望百姓能永远快乐,只不过礼部那群人说这年号用过的人太多,而且没几个长寿的。”</br>朱棣狠狠抓了抓胡子,脸上有些难受。</br>张重华、方腊、张遇贤、高谈德、郭子和……</br>这群人怎么就把他的年号给提前用了,而且不是割据就是叛乱,一个成事的都没有。</br>“父亲喜欢就好了,何必在乎他人看法,何况自古而今,年号重复的事情并不算少,只要成就功业,谁会记得前任用过这个年号呢?”</br>“何况礼法来说,并没有规定不能重复年号,只要父亲自己不觉得,那也不违反礼制。”</br>朱高煦这话还真的没说错,后世提到永乐都只能想到朱棣,少数人顶多想到方腊,至于张重华、张遇贤、高谈德几人,后世都不一定知道是什么政权的什么国号。</br>“你这么说倒也对。”</br>朱棣眼前一亮,然后转头看向了眼下担任掌印太监的王彦:“狗儿,去告诉李至刚,就说俺就要永乐了!”</br>“是……”王彦笑着应下,随后派人去通知了礼部。</br>面对如此如此情况,礼部的李至刚虽然有些语塞,但还是心安理得的将‘永乐’制定为了新朝的年号,并且将朱棣的登基典礼布置在了五月十七日。</br>眼看时间一点点过去,当时间终于抵达五月十七的时候,整个京城的钟鼓声开始齐鸣。</br>在五千文武官员和十一位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