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我已经命令崔均和郑峻分别走海路进攻登州以东的沿海州、县、卫、所。”</br>“这些地方都有不少储备仓和常平仓,眼下南军水师逃窜,整个山东拉不出两万可战之兵,只要我们的人速度够快,完全可以将登州以西的一州二县三卫六所给拿下。”</br>“以此前末将随杨文都督平倭的记载来看,这些地方起码有不下二十万石储备粮和常平粮,民间商贾拥粮也不少。”</br>杨展开口说罢,朱高煦也接上话道:</br>“你带第一批人渡海后,立马将这些地方的百姓和粮食一起迁移辽东。”</br>“您说什么?”杨展愣了愣,他没想到朱高煦居然还想着往辽东迁移人口。</br>虽然他不知道辽东情况如何,但从金州来看,辽东整体显然是粮食吃紧的局面。</br>这种局面下,再将这一州二县三卫六所的十几万百姓迁移辽东,这恐怕会让辽东粮食吃紧的情况更加危急,也会极大耽搁来旅顺的海运时间。</br>“我有我的安排,这十几万百姓我要安置在长海和庄河这两地设县。”</br>朱高煦要用山东人口充实辽东人口,甚至山区之中也不放过。</br>孔家子弟虽然没有发展到明末的数万之巨,但在明初依旧有数千人,连带亲属和其它山东士绅富户,最少能迁走十几万人。</br>这群人朱高煦现在没有精力迁,但可以用他们对眼下南军的帮助作为借口,等打下京城之后将他们迁移辽东。</br>只要将他们迁移到渤海、辽东、大宁等地,并限制他们不得返回关内,随后为他们开启科举这一上升途径,朱高煦相信他们用不了几年就会融入关外,届时成为关外的一份子。</br>哪怕他们再不情愿,可日后到了官场上,一旦要提拔官员,那肯定会从关外的自家子弟和关外子弟中选拔,从而提升北方官员的占比。</br>朱高煦要用靖难之役下一步棋,下一步朱棣都不敢下的棋。</br>他之所以敢下,其依仗就在于渤海四城那已经读了三四年书的学子们。</br>对于已经会解方程式、几何的他们来说,在书写文章、治理国家上,他们兴许不如关内的儒生官员们。</br>可是在数学上,就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就能击败关内半数的儒生官员们。</br>朱高煦现在不需要太多给他出办法,制定国策的人,因为他比谁都清楚大明接下来应该怎么走,才能比历史上走的更远更强盛。</br>他需要的,是把基层那群阳奉阴违的胥吏给裁撤罢黜,换上自己在渤海的那三万多学子。</br>如此一来,既能将关外的女真人悄无声息的迁移关内,又能利用他们掌握基层税收。</br>这群关外女真人纵使日后会腐败,但只要能执行自己制定的政策,把该收的税收收上来,自己就不会太难为他们。</br>实在腐败的那群,朱高煦则是会用日后成长起来的北方学子将他们一一裁换。</br>如何发展北方、如何发展关外……朱高煦心里有自己的一把秤。</br>从提升北方人的官场地位,到政策倾斜,加大北方手工业占比,他自己有一套完整的构思。</br>说不好听些,他能利用的资源是明朝十六个皇帝加一起都达不到的。</br>就好像西南的金银铜矿,如果不是朱高煦开口告诉朱元璋,它们还得在地下埋个几百年,直到清朝中后期才被全面发现。</br>西南如此,东北也是如此,更不要提海外。</br>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不是傻子,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他们能怂恿皇帝打下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