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可是王画哥次写了一封奏折,奏折上说主上贤明。以一臣子身份干预废立之事,本来就是一件大逆之举。不要说他没有真正扶正朝纲,就是起了这个作用。也因为这个悖逆之举,主动退出朝堂。以免后世之臣,开此先河。现在有罪不罚,反而封赏。请问陛下。赏罚不明,你以何治理天下?看到这份奏折后,朝堂上大臣全都哭笑不得,还头一次遇到过这种
。
李显拿着这份奏折,气得一下子摔在龙案上。说道:“简直不知好歹。”
这是在诸臣面前说的话,实际上回去后,立即让李裹儿到王画家中替他责问王画,当时武则天说他是魏征之材,为什么不惜生命,出生入死,辅佐武则天,可拒绝了他的圣旨。难道联是一个昏君?
因为这些事情有的不好公开,还有李显也觉得王画扫了他的面子。所以连传旨的人都没有交给太监去办。
王画又当着李裹儿的面,再次写下一份奏折,又说了功必赏,罪必罚。所以公爵不能受。况且他及冠之年还没有到,又是异姓为爵,高处不胜寒,不胜惶恐,陛下这不是优待,而是捧杀。
当时王画写这份奏折时,李裹儿正在一旁观看,看到这里时,李裹儿都笑了起来。可细细回想了一下,也不是没有道理。
王画又写道,另外一个人天赋固然一部分,然而许多东西是学来的。特别立于朝堂重臣,每一项举措事关千万百姓幸福。这份本领也有一个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就象他做武官之职,也是先从一个下府折冲都尉做起的,一步步得来的实践经验。可就是这样,还有用人不当的过失。
因此,如果陛下真要宠爱于臣,要么赐臣秘书少监之职,要么赐臣进入昭文馆担任一名学士,先学习几年再说。其他职位不敢受也绝不受。
所谓的秘书少监也就是秘书省的副长官,而秘书省职责就是掌管国家典籍图书之事。说句不好听就是相当于皇家图书馆的任务。虽然秘书少监也是一个,从四品的官员,然而这个部门是一个清水衙门,但好在藏书万轴,如果好学之士进去,都是如鱼得水。王洲…羔想夹,正好喜欢看书。坏有现在他想低调行面种苫个大隐于朝的机会。
可这也是他想一下,李显也不会同意,如果那样做,估计都有大臣进谏了。
还有一个职位。那就是昭文馆学士,这是一个五品上的职位。也是一个冷门的衙门。
其实后来人们更加熟悉唐朝的是翰林院学士,不过翰林学士由来还要到后面几十年,后是玄宗设翰林待诏,掌四方表疏批答。后来又因为中书事务繁多,文书垂滞,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到开元二十六年,才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演变到后来,因为翰林学士与皇帝经常得以亲近,权利越来越重,被称为内相。
最有争议的就是李白的供奉翰林是不是翰林学士。肯定不是的,翰林供奉与供奉翰林是两回事,玄宗四年前重组后已经没有了翰林供奉之职,如果李白是提前四年做了翰林供奉,也可以大胆地说一句,等于是翰林学士。这一个颠倒,两种性质了,而这个职位更没有草诏掌内命的权利,说白了就是一个玩官。陪皇帝开心的。
翰林学士本身也没有官品,他们的官品是在朝堂上另一个职位,从六部尚书到校书郎,只要有学问皆可以得选。
除了翰林学士,还有一个集贤殿学士,这也是中书省主管的一个部门。
可同样也是玄宗时设立的,现在还没有出现。
在李治病重时,唐朝又设立了一个北门学士,这是因为武则天深居内宫,不能很好的驾驻国家政权的产物,这些学士等于是武则天智囊。不过随着武则天登基后,这个职个再次冷落下去。
昭文馆就是原来的弘文馆,因为李显避太子李弘的名讳刚刚改名的。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还有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不过学生人数很少,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