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只要他们肯把女儿送到这里,不管是学刺绣还是学厨艺,总之我会给她们一些事做。”
村民们要卖儿女,多半卖的也是女儿。她只能帮那些女孩暂时度过这个难关,至于其他的
,她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其实村里人卖儿卖女也多半是因为实在是没法子,所以当沈静放出话来要招一些女孩学刺绣时,那些心里存着卖女儿念头的村民听到这个消息后,果然就有些心动。
沈静为了帮那些即将被卖掉的女孩,报酬开得很丰厚。只要把女儿送到她这里,她就会根据三年或五年的年限先付给三两到五两的银子。
等到三年或五年以后期满,愿意留下的就可以继续留下来。不愿意留下的,就可以跟父母回家。
而且在她这里学绣活,每天辰时来,中午管顿饭,申时回家,几乎不用离家。
这样的报酬,这样的条件,那些村民们在心里一比较,觉得与其把女儿卖掉只得一笔银子,以后再也见不到人,还不如把女儿送到沈静这里,不仅能天天见到人,三年或五年后,女儿还能期满回家。
于是,这消息放出去没两天,祖屋这边几乎被人踏破门槛,每天都有一拨又一拨的人过来。
半个月过去,沈静便招收到三十来个女孩,年纪从六岁到十一二岁不等。
家里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人,最高兴的就是柳儿了。
沈静原本是想把这三十来个女孩分成两伙,一伙人跟着彩燕学绣技,一伙人跟着自己学厨艺。
可是柳儿给她提了个建议,可以挑几个人出来跟着她和刘香莲学武。
这么一来,沈静便根据这些女孩的所长和她们的意愿,分成了三伙人。
愿意学武的女孩只有两个,所以跟着刘香莲和柳儿的最少。
想跟着彩燕学绣技的人最多,当然跟着沈静学厨艺的人也不少。
沈静只管带着愿意学厨艺的七八个人,每天教她们练刀工和熬饭。中午这三十多个人的饭,就交给她们这几个人做。
鉴于她们现在是学徒阶段,沈静提供的饭食并不算太好,基本是以粗粮为主,但是每人管够,想吃多少吃多少。
家里现在没了鸡鸭,沈
静干脆把原来的鸡舍和鸭舍,都暂时开辟出来种菜。
毕竟人太多,光是每天的蔬菜就需要好几斤。
这样学了有半个多月,彩燕便把几个资质不太好的女孩挑了出来,沈静这边也剔除了两个没什么厨艺天赋的女孩。
这几个女孩起先以为要被赶回家去了,都有些惶恐不安。
沈静当然不是要把她们赶回家,只是她们既然没有学刺绣和厨艺的天赋,那么不如分出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
这些日子,她和彩燕忙着教授厨艺和刺绣,后院的果树都没时间打理。正好让她们几个人帮忙管理果树,以后家里喂了鸡鸭,喂鸡鸭的事也都交给她们。平时彩燕和她这边,需要打个下手什么的,也让她们几人过来帮忙。
这天沈静正看着女孩们烧火炒菜,就听见在外练武的柳儿叫道:“姐,春妮姐来了。”
春妮带着两个孩子,东瞧瞧西看看,“你们这里还真是热闹得很。”
沈静从厨房出来,顺手给她搬了个蒲团,“你今儿怎么有空过来了?”
自从沈静把酸梅汤的方子卖给秦家兄弟后,以后熬酸梅汤的事就落在了春妮身上。秦家兄弟俩都觉得葛氏不及春妮可靠,万一葛氏把方子交给娘家的人,那么他们的生意就不用做了。所以不管葛氏如何哭闹,秦树都不让她插手酸梅汤的事。
春妮道:“今儿我大哥有事,所以没出摊。好容易闲这么一天,我就来你这看看。”说完又道,“我还以为她们这些女孩都跟着彩燕学绣技呢,没想到还有练武的。”
“除了学武还有学厨艺的。”沈静道,“只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刺绣和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