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河村沿卧牛河顺流而下,约三十里处有一镇子,叫做青山镇。因依靠青峰山而建立,故名青山镇。
春风徐徐,艳阳高照,朱稷在一家人用完早饭后,就迫不及待催促快点出发。
母亲刘氏看着小儿子猴急的样子,恨不能直接飞到青山镇,有些哭笑不得。遂嘱咐二人照顾好朱稷,再加上路远,没有过多的挽留,直接让父子三人出发了。
只见朱稷迈着小短腿一马当先的走在前面,背着个小竹篓,戴着个小斗笠。嘴里哼唱着着儿歌,别提多欢快了。
朱父在身后拉着一张平板车,车上放着几天来父子俩编的竹筐、耙子之类的竹制品,还有家中积攒下来的皮子,准备到镇上卖掉换钱,贴补家用。大哥朱英则在车旁帮着推车,让父亲省些力气。
“采蘑菇的小男孩,背着一个大竹筐,清早光着小脚丫走遍树林和山冈.....”
清脆的的童声在前方传来,听的后方朱父和大哥朱英摇摇头,哭笑不得,心道“还采蘑菇呢,我们是去赶集,再说了你会采蘑菇吗...”
“李奶奶早......”
“早早...好孩子,这是去镇上啊!”
“嗯,是的,李奶奶。”
“王奶奶好...”
“唉,真乖...”
朱稷走在前面,小嘴可甜了,看见老人就问好,看见年轻的就叫叔叔阿姨,别提多有礼貌了。
与朱稷擦肩而过之后,碰见在身后拉车的朱父,都会来上一句,“小稷真懂事,你家孩子真乖...”之类的,听的朱父乐的合不拢嘴。
人逢喜事精神爽,心情一好,兴奋劲上来也就感不到累了,再加上今天天气正好,风和日丽,父子三人一口气走了多半个时辰,足足走了十五六里路。走着走着前边不远处出现了一个小树林,这个时代地广人稀,荒山野岭的特别多,这样的林子并不罕见。
朱父开口道“稷儿,累了吧?要不坐到车上歇息一会,让为父拉着你走。”
朱稷虽然身体素质远超同龄人,但毕竟是个五岁幼童,刚才满心兴奋还不觉得,此时一听父亲的话,顿时一股酸痛感从脚上、腿上传来。只是朱父拉着车子已经够辛苦的了,虽然有大哥在后面帮忙,朱稷那里肯让父亲再加累赘。
于是摇摇头拒绝道“没事,父亲,我不累。”
朱英在身后看着父亲和弟弟满脸的汗水,又瞧前面有一片树林,开口建议道“父亲,小弟,前面有片小树林,不如我们上前歇歇脚,休息一会。”
朱父停下脚步,放下车子。直起身子,一手揉着腰,一手搭凉棚观望。查看了一圈,心中思衬“现在应该辰时左右,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歇息一下也不防事。”于是点点头说道“好吧,那我们就去前面休息一会。”
于是几人直奔树林而去,可能经常有路人在这歇脚。朱父拉车往这边走着,走在前面的朱稷便眼尖的发现了一片空地,收拾的很干净,没有杂草和枯枝,还有几堆燃尽的篝火。
朱稷加快脚步跑到空地看了一下,回过身来朝着朱父连连招手,口中喊道“父亲,这里。父亲,来这里...”
看见小儿子招手,朱父也加快了步子,片刻就拉着车来到这片空地上。放下车子环视一周说道“看来是路人休息时留下的,到是方便了我们父子,免得我们在收拾。”
随后向朱稷招招手“稷儿,过来...做到车上休息一会。”
朱稷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直接爬到车上,上面有朱父早放好的垫子,朱稷一屁股坐在上面,将鞋子脱下来,让脚丫放放风。
这时大哥朱英从后面走上来,在身后的背篓中取出一大一小两个竹筒来,递给父亲和弟弟两人,口中道“父亲,小弟喝水。”随后自己也拿出竹筒喝了起来。
朱稷接过小的,拔下塞子,仰头咕咚咕咚喝了几大口。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