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或可有变。”
刘备也懒得思考了,既然诸葛亮说略施小计,他就直接问了:“何计?”
诸葛亮摇了三下羽扇,轻轻一指他大哥的密信:“咱将计就计,把家兄的这封信,挑选一部分内容泄露出去即可。就说孙策在扬州突然反叛,不奉衣带诏,而奉曹操矫诏。
云长与家兄兵微将寡,不能抵挡,主公仓促之间从江夏调兵顺流而下,驰援芜湖、广陵。
另外,还可以散布流言——我们不是前天才听说,曹操先后失守了延津、白马,正在往南退守、逐次抵抗。那我们就宣扬说曹操已经败退至官渡,兵穷力竭,把宛城的部队又抽调了一批去官渡。
如此,若是能骗到刘表,刘表必然会觊觎宛城空虚,想要拿回这个本该属于他的要害缓冲之地。毕竟南阳郡理论上是属于荆州的,刘表身为荆州牧,岂能不想拿回宛城?
当初张绣被刘表作为傀儡支持时,宛城就相当于是刘表间接控制的。正是张绣被贾诩撺掇变节,刘表才彻底丢掉的宛城,人对于本该属于自己、而又刚刚丢掉的东西,总是特别冲动的。
到时候张羡听说我军顺江东下、忙于应付孙策,而刘表又北上想夺回宛城,则必然按捺不住,我军也就师出有名了。”
“妙计!就依先生之意办!我军在江夏当进一步示弱,示敌以虚!”刘备听得击掌叹赏,直接就全盘采纳了诸葛亮的想法。
因为诸葛亮这个计谋,其实一点谎都没说,他说的都是事实。诸葛亮只是打了個时间差,把他希望对方早知道的东西,提前一点说出来,又把不希望对方知道的东西,稍稍拖后一些。
那种内容完全真实、只是打了点时间差的话,是最不可能被识破的。
刘备阵营对南方自立派诸侯的信息封锁,也一贯是这样的风格。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诸葛瑾想封锁孙策、周瑜对曹操的技术经验教训交流,很难封锁住的原因——诸葛瑾之前对孙策认知的操控、让他变得冒进,那是具有时效性的。
本来三月份发生的事情,自然情况下孙策四月份就知道了。但诸葛瑾不希望他知道,就能拖到五、六月,最终孙策还是会知道真相的,但已经晚了,上当都上完了。
相比之下,技术经验教训交流是没有时效性的,一项技术经验晚传递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它还是有价值的。
以诸葛瑾对孙策的信息封锁,如果周瑜七月份搜集完数据并且派出密使渗透对曹操汇报,那么前几波确实有可能被诸葛瑾查获、截杀。
但那也只是让曹操八月、九月无法得到这些情报,不可能永远拖住。拖到十月份,曹操该知道的还是会知道。
而且技术信息的扩散,相比于政治和军事情报的扩散,还有一个便利性,那就是技术情报具有很强的可验证性和可复现性。
曹操派密使给孙策送信的时候,很容易穿帮,那是因为曹操送的是政治军事信息,这些信息如果没有华歆这样的重量级人物传达,孙策收到了也不会信的。
随便一个阿猫阿狗跑去跟孙策说“曹公封你扬州牧”,孙策只会把他当疯子赶出去。
但后续周瑜要给曹操送的信息,却可以像水银泻地一样让命不值钱的人去送,就算被诸葛瑾抓住一部分也无所谓。
反正只要有一个人送到,曹操安排人验证一下,看看周瑜的说法是否可复现,就知道真假了,这是不需要身份背书的。
哪怕从一只鹦鹉嘴里背诵出来的牛顿三定律,它也是有效的牛顿三定律。
……
扯得稍微有点远,反正刘备目前对于诸葛兄弟的“打认知时间差作战”的精髓,已经是充分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