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 外面的风雨已经把温度压到了27度左右。
房间里的空调也是27度。
空调的风力没有调小,只是在出口处降下了无风感的叶片。
波奇说看网上的人讨论,风力调成弱风会更加耗电。
二见几人的雨衣被浅间收起,又拿出收纳盒,装下女孩子们湿渌渌的袜子,走进卫生间洗涤烘干。
少女们露出光洁的脚丫,穿上提前准备在玄关的一次性厚拖鞋,坐在房间的沙发上聊着天。
波奇自觉像个女主人一样,到了4杯水给英和学院的四位少女,同时给自己和浅间捎了一罐葡萄味芬达。
听到不死川的发言,波奇将目光重新移到她逐渐忽视的几幅画上。
“原来是阿水的自画像啊。”
请你先搞清楚自画像的定义再发言。
浅间刚好从卫生间里走出来,斜了一眼波奇。
“静水君,理世说的这些是真的么?”
至少二见觉得,浅间静水的本我应该没那张像小孩涂鸦一样的画那么混乱。
但是,一眼就看出静水君家所有装饰画来历的理世也太厉害了吧!
本来已经一直在调高对她的评价这样优秀的人,原来也无法让静水君动心吗?
“不清楚。有时候现象只是现象,并没有什么意义,这几幅画也只是单纯看着舒服才买的。”
“这些画真的可以给人舒适感吗?”
一条真澄表示怀疑。简陋的、混乱的、阴暗的画作,正常人一般都无法接受吧?正如大部分人都不会把房间内部墙壁刷成黑色、棕色,长期看这些东西,会影响到精神状态吧?
呃,仔细想想,浅间在采访中一本正经地说那样的话,怎么也算不上正常。
“舒服不就是意义了吗?”
“至少不是你说的那些意义。”
“我倒是觉得,罗伯特君你说不清楚而不是直接否定,这正代表了这些想法早就存在于你的潜意识里。”
过度解读,或者是每个文艺工作者所必备的技能吧?
在大画家马格利特解释自己作品的意义前,大部分艺术评论者的解读都是偏颇的;塞万提斯写《堂吉诃德》还有曹雪芹写《红楼梦》时,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作品能养活一大批人;就连那些靠解读吃饭的心理医生,大部分也只会搞90分钟访谈、小问卷、脑电波检测,并不能完全判断病人的问题。
看着几位女孩的关切眼神,浅间也懒得继续解释了。
感觉自己就像罗汉森实验里装精神病的正常人,在特定的环境里,被评价者预设了标签的自己,无论怎么辩解,都是犯病的体现。
浅间在书桌前将试卷打印出来,10道选择题,15道判断题,5道填空题,2道简答题,3道案例论述题。
考试内容涵盖杂糅着哲学、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教育学等学科基础内容的恋爱心理学常识,还有关于实践应用的第一体系【目标、自识、行动】综合知识,第二体系【定位、超级符号、冲突】综合综合。
部门宠物波奇,作为监考官,给四位英和女孩们发下了试卷和降噪耳塞,又拿一个小收纳袋,把她们的手机装了进去。
被拉开的窗帘外,是芝公园在雨中的空旷风景,鲜翠的色彩让灰蒙蒙的天际线不再单调。
天色渐沉,朦胧的白噪音中,显得室内的空气格外安静。
二见、不死川、间岛、一条各自跪坐在茶几一端,对着试卷奋笔疾书起来。
堵住耳朵的四人,仿佛世界除了眼前的两张a4纸,别无它物。
看着女孩子们全力以赴的认真模样,波奇愉悦地笑了。
那副得意的样子,仿佛是雨后最初的阳光从悄然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