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香江大亨传奇> 第五九一章 阴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九一章 阴谋(3 / 8)

市、黄金业务,与国华银行有业务来往,与利国伟相识。

利国伟来到葡京,何添便向四位大股东谈起利国伟。

林炳炎、何少恒、盛春霖、梁植伟如获至宝,诚恳请利国伟来恒生银号工作。

利国伟没敢答应,当然他没有向国华提出辞呈,他觉得这个时候离开国华银行不好。

不过,利国伟对恒生银号的四巨头留下良好的印象。

这之前,他与别的大银行职员一样,一直瞧不起信誉不太佳、地位低一档的银号。

1945年8月,香江收复。恒生银号9月就在香江复业。

恒生银号的分工仍与战前一样,何少恒坐镇羊城。

1946年,何少恒与何添等友人,成立恒昌公司,从事粮食生意。

而恒昌公司即大昌贸易行的前身,二十余年后,大昌成为香江有名的大贸易行,贸易业务无所不包,成为何少恒的两大事业之利国伟也是这一年加盟恒生银号的,

银号生生灭灭十分频繁,利国伟此举,需要相当的勇气。利国伟后来回忆道:“我是看准了恒生银号前途远大,才迈出这一步的。当然,银号的职业不如银行牢靠,但银号未必就不可成为大银行。”

1946年夏,果党为了弥补浩大的军事开支,大量发行金圆券,禁止民间私藏金银。

金圆券膨胀,信用下跌,人们设法将金圆券换成外币保值,恒生银号抓住这有利时机,大力开辟兑换业务。

兑换比率比平时贵许多倍,急需外币的有钱人在所不借,只要有外币就成,好携资产逃出内地。

1949年,移民潮达到顶峰。香江是内地有钱人的临时避难所。他们携带来的多是金银,需要兑换成部分外币急用。

“炒金热”应运而生,很多在港的粤省、沪上人都卷进炒金热。

何少恒从1948年起,返港主持恒生银号炒金业务。

炒金风险极大,狂飓迭起,一夜暴富、一朝破产屡见不鲜。有不少炒金大赢家,最终落得倾家荡产,欲哭无泪。

而何少恒一路顺风、吉星高照,以后恒生银号无论贷款还是投资,出手数十数百万,令同业眼红不已。

这次炒金热,沪上帮大多锦羽,粤省帮胜者较多。恒生银号何以这般出色?

何少恒及恒生银号同事均守口如瓶。

卷入炒金的沪上人,大都是银行家、银号老板、股票经纪人等,他们一来香江就给“放了血”,因此,在

。香江执业的沪上帮,多事实业,而少有吃金融饭的——当然这是题外话。

1949年2月,恒生银号舵爷林炳炎在港病逝,由何少恒承其衣钵。

林炳炎是恒生银号的奠基人,恒生银行正是在他的总决策下,由一间默默无名的小银号,发展成同业中的大哥大。

而何少恒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为恒生银号改组银行作准备。

香江开埠百余年来,政府对银行行业的发展及管理,一直奉行自由的积极不干预政策。

1948年1月29日,港府首次颁布《银行条例》,只规定经申请由总督会同行政局发给牌照,每年缴纳五千港元牌照费的企业,便可经营银行业,

而对银行业务,却无具体规定。

无论是条例颁布之前或之后,在香江领牌开办银行是比较容易的事,

这也让别人想,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准银行机构——银号?而业主为什么不改为银行呢?

银行的业务,虽没有专门的法律条款约束,却有惯例,这种惯例由早期的外资银行带来,成为以后华资银行执业的范本,这种无形中的束缚力,

使没有现代金融概念的华人业主及顾主,颇感不便。许多华人银号商,视执业银行为畏途。

而银号经营灵活,显而易见;当然银号信誉不佳,也是显而易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