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香江大亨传奇> 第五七零章 财运亨通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七零章 财运亨通(2 / 4)

,工业用房奇缺。

香港的地位已趋稳定,人们热衷于购置物业。房地产大有可为,拥有物业,不愁找不到买主。

然而,房地产投资浩大,韩战时运售战余物资积攒的所谓“巨资”,难以在房地产业大展拳脚,谈何“立信”?

霍鹰东洞悉出过去的弊端,决计大胆革新,创立预售楼花、分期付款的办法。

所谓楼花,就是将尚未建筑的住宅、工商楼宇分层、分单元预售出去。霍鹰东这一招,大受用户欢迎,开发的物业,在蓝图阶段就抢售一空!

那时一套住宅单元,约一万至两万港元。普罗大众收入低,要一次拿这么多钱确实很困难。

如果预购楼花,欲置一万两千港元的楼字单位,首期只要交六千港元。而当时租房住,顶手费(保证金)为房价的一半,也要拿出六千港元。买主购得楼花,以后每月缴三百港元,二十个月后能得到一个单元的现房。

三百港元的供房费,与房租费差不多,而租房者住到老,都还是寄人篱下。两者对比,天壤之别!

霍鹰东印了很多宣传小册子,既介绍他开发物业的地段、结构等详情,更不遗余力地宣传楼花的种种优点。

霍氏首创预售楼花以及小册子宣传,这两者都成为以后地产界竞相效彷、极为流行的做法。

卖楼花加速了霍鹰东有限资金的周转,实现了他的“花小钱办大事”的构想。

如开发一幢物业,建筑商估算建筑费为一百万港元。霍鹰东先付10%的首期——十万港元。霍氏对将建成的物业估价二百五十万港元,预售楼花可得首期一百二十五万港元,付建筑商的余款绰绰有余。

物业建成,约两年收齐全部款,除去一切费用(建筑费、贷款利息、行政费用等),大约可净赚一百万港元!

霍鹰东开创卖楼花,加上银行界创立按揭制度,加速了物业销售,加快了资金回笼,商界见猎心喜,纷纷涉足房地产。房地产热,又大大加速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拥有六十余间公司的超级大富豪霍鹰东,在会见《一代商圣——霍鹰东传》一书作者冷夏时说:“人们谈到商人时,往往关注他的身家,而忽视他在经商过程中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在香港,我当然算不上最大的地产商,我也不太计较我有多少物业,从中赚过多少钱。最叫我欣慰的,大概算我率先卖楼花,香港的地产业有现在这个样子,楼花是有一份功劳的。现在内地搞房地产,楼花也大行其道。”

冷夏说:“怪不得有人叫你为香港的楼花之父。”

霍鹰东笑道:“这我不敢当,在我之前,政府向业主收税,就采取分层分单位计算,另外也有人将物业拆骨预售。但是,将预售楼花制度化的是我,大张旗鼓作宣传的是我,最早把楼花炒出名的也是我。我当时并没有设想卖楼花会给香港带来什么影响,只是我手头很紧,便大胆妄想,楼还没建就卖出去,用人家的钱为自己赚钱。”

从当时的角度,霍氏确实是个鲨胆(大胆)勐人。楼花一枝独秀,地产蓬勃发展。1961年的银行挤提风潮,1965年的银行危机,地产曾一度受挫,但很快反弹,发展势头愈加迅勐。

霍鹰东更是义无反顾,捭阖勐进。然而,1967年的香港事件,却使霍氏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

1967年的香港事件中,霍氏观点与港府相左。右派对霍氏非常不满,决定拿霍鹰东开刀。

其时,位于九龙天星码头旺地、由霍鹰东兴建的星光行大厦落成。星光行是霍氏的出租物业,未建成已租户盈门,霍氏尽悉租出,稳坐钓鱼船。

可待霍氏正式招租时,租户全部收到“忠告”电话,言称租用星光行的写字间,电话开通将遥遥无期。

电话公司是英资公司,在它背后是众多时势赫赫的亲英人士,甚至包括港府的要员。电话不开通,生意就无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