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命,这就去办!”
看着章邯的背影,我拿起了奏报。已经安排下去,剩下的就看王离的操作了。古代毕竟不比后世,从西域来回一趟,就算是八百里加急把马跑死也得十天时间,等着我指挥,黄花菜都凉了,而且我不像校长那样喜欢微操……
一堆奏报中,我比较关心的是张良和赵佗的。
张良汇报的是树立“模范县”的事。
张良综合了商人的需求、当地的粮食产量、人口等等,最终选定了会稽郡的乌伤县(今金华一带),那里盛产花茶,是个盆地,面积也足够大,但因为距离武关道、东海道都比较远,所以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不过看到是乌伤县之后,我嘴角直抽搐,感情不是花他的钱。他这个乌伤县选的名义上是一个县,可要想往北接东海道,直线距离有四百里!往东接武关道更不用说了,足得有一千二百里!
张良的规划更是离谱,要沿着信江一路往东,修到浔阳,再北上,经过彭泽抵达大江,沿着大江再向东接武关道,这一圈下来已经接近一千七百里!
虽然途经的都是人口大县,还有彭泽官窑府,但这跟我当初选定一个模范县鼓励他们自己修路的初衷相悖。
当时我就急眼了,这跟朝廷直接修一条驰道有什么区别……
但是张良却告诉我他已经有办法了,保证不让朝廷多出一分钱,但是要给他一个权力:允许沿途各县黔首售卖手工制品,比如开私窑、木制手工、石刻等等,当然,是在官署的监管下实行。
我瞬间明白了他的目的。官营产业很难进行货物的流通,私营就不一样了,有好有坏、有贱有贵,如果一个人的东西价美物廉,哪怕是自己村里就有卖这玩意的,为了省钱,百姓也会去买这个人的,这样就能促进百姓交流商品的欲望,同时还能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我思考了一下,既然是大秦未来发展的趋势,先从江南以南开始也没什么不好,就答应了他。但还是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搞出乱子来。这可不是市场经济时代,跟官府抢生意,得注意分寸。
至于赵佗的奏报,无非是刘邦和萧何已经投入造船的工作中,似乎还挺快乐,别的倒没什么。
处理完奏报后我开始备课,明天还有一帮子“学生”等着我教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