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 在大秦境内,长途旅行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路程遥远,交通不便,天气恶劣,露宿山野,甚至还可能会遭遇劫匪强盗……各种麻烦的事层出不穷。
虽然,大秦对民间的管制较前明时期出现不少松动,但自由出行仍旧受到各种约束和禁忌,可不是普通人脑子一热,就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一般情况下,大秦民众出门旅行分为游学与游历、贬官与流放、赶考、做生意、探亲、欣赏壮丽河山等这样几种情况。
与历代王朝一样,在大秦的官场中,被贬官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权力斗争的失败者,被从权力中心驱逐到边境苦寒之地,几百上千里的流放路途,成了某些人生命历程中的一次蜕变。
赶考的学子秉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原则,在科举考试前一年就出发了,这一路的江山壮丽和人生百态可以为他之后的科举考试,提供诸多生活素材。
对商人而言,南货北卖才能牟利,所以购入某一区域的特产,并将之运到国家的另一边,成了牟利的关键。于是,这些商人长年累月走在路上,成了旅途中的行者。
普通百姓出行所携带行李秉承“宁多毋少”的原则,恨不能将全部家当都用绳子捆好,用布包好,带走身边才放心。
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大秦境内交通并不方便,有时候出行时间甚至会长达数年,而若是在他乡有了其他的际遇,要在别处置业,也只需要安定后派人回去处理祖宅就好;二是沿途客栈、民宿内,许多东西并不能准备齐全,一些生活用品、床上用品、蜡烛、茶叶、棋子、折叠棋盘、笔墨纸砚、茶盏、刀子等,都需要自己准备。
在行李之中,出行者还会准备好有芳香开窍、除秽杀虫功效的熟艾、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等类物品。
在大秦境内,道路难行是最大的一个问题,若是能选择走水路,就算需要绕远也在所不惜。
因为,许多道路并不算平整,更没有齐国境内那种铺设沥青、煤渣或者水泥之类的一等国道。即使是主要的交通干道,许多路面也是坑坑洼洼,雨天时泥泞不堪,根本难以通行车辆。
相较于其他地区,身处江南的民众,旅行则要方便许多,常常舟车并济。出行者只需到江河渡口花上数十上百文钱,就能乘船而行。某些地方的渡船更为便利,数百文钱还能租下一艘小船,顺流而下,欣赏沿途大好风光。
作为大齐皇室访秦慰问团一行成员而言,在这隆冬时节,前往登莱祭奠先祖皇陵,自然也是选择乘坐舟船这种方式出行。
从江南至登莱,若是走水路的话,一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沿着大运河,一路缓缓而行,走扬州,经淮安,过济宁,抵达东昌府(今聊城),然后弃舟坐车,转陆路前往登莱;另一个则是直接乘船沿长江而下,驶入大海后,掉头北上,进抵胶州(今青岛),并于此乘坐火车,抵达登莱治所——蓬莱。
鉴于冬日大运河水位降低,吃水较浅,甚至多处路段还存在拥堵等待的情况,丹王齐惟柠和皇孙齐泽烜稍事商议后,便决定走海路前往。
“大东方号”铁船早在两个多月前,便满载着旅客和货物返回了汉洲本土,无法再为此次出行“装一次逼”,但作为皇室成员,应有的排场还是要讲的。
一艘隶属于齐国江南商社旗下排水量达一千五百吨的机帆船便被临时征用,成为此次皇家使团出行的专属船只。
在船上,除了几名大秦皇室子弟和鸿胪寺官员一路陪同外,还有数十名齐秦两国的商人顺路搭载,前往北方地区。
出了长江口,入眼之处,皆是无尽的海水,在顶着强劲的东北信风下,“福顺”号将全部风帆落下,